长春最后的京剧院校 破旧环境中的京剧童年

标签:
杂谈 |
吉林艺术学院附中京剧教学部的张群利主任说,刘力铭是这里年纪最小的女京剧学生之一,也是同龄学生中比较优秀的一个,跟一帮小鬼头比起来,学习京剧3年的她,是他们当仁不让的“小学姐”。她总是尽量好地完成自己的专业课,然后尽量帮助班里其他同学渡过难关。因为她清晰地记得,当初刚学习京剧时,自己也有过无法适应的艰难日子。
这里学生们的专业训练是枯燥而严格的。每一天,从早到晚,重复着同样的技术动作,几百次,几千次,几万次。好强的刘力铭总是要求自己做出与男学员一样的高难度动作,而负责她专业课的金效梅老师则常常不忍心苛求这个才12岁的女孩。力不从心,这是刘力铭再熟悉不过的感受。脚踝被绸带磨得生疼,动作却毫无起色。每当这时,她都委屈得直想哭。而擦干眼泪之后的第一件事,却是再一次绑上绸带,重新开始。
品味京剧,传承京剧,让传统京剧焕发出时代的魅力,是每一个热爱京剧者的共同梦想。
随着教育部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我们相信,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京剧娃娃,而有着200余年历史的国粹必定更加绚烂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