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男子组建义务消防队
在德惠市岔路口镇内公路北侧,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型加油站,而在这家加油站里,就是全国闻名的德惠市义务消防队。10年前,加油站老板尹维增自费办起了义务消防队,到现在已投入了260余万元,扑灭了926起火灾。
附近村民都知道报警电话
43岁的尹维增是一家小型加油站的老板,同时还是德惠市义务消防队的队长。
德惠市的朝阳乡、五台乡、岔路口镇、大房身镇4个乡镇位于德惠、九台、榆树三地交界附近。这个区域内有56个工厂,还有养鸡场、大米加工厂等,消防车从德惠市区到这里至少要1个小时,义务消防队也因此而组建。4个乡镇共51个行政村,这些村子的村民基本都知道义务消防队的报警电话。近10年的时间里,尹维增向义务消防队投入了260余万元,消防车总数也由一辆变成了大中小3辆,到现在已经扑救了926起火灾。
火灾吞噬村民家给他感悟
尹维增的老家在德惠市朝阳乡农村,从1998年开始,尹维增开始经营加油站。2002年3月份,尹维增开着油罐车到岔路口镇的农村去送油,正好赶上有户村民家的房子着火了。“农民的那点家底都在房子里,房子烧了家也就没了。我当时就想,要是我车里拉的是一车水,火也就能扑灭了,回来以后我就开始建消防队了。”
尹维增说,当时他正好有一辆到了年限的油罐车,尹维增自己设计了改装方案,然后到沈阳买回来消防车所用的配套装备,将油罐车改装成了消防车,载水量为8吨,这是义务消防队的第一辆消防车。
村民送来大公鸡表示感谢
有了消防车,尹维增就开始招人。最开始,加上尹维增自己,义务消防队只有3个人,每个人每月的工资只有800元。
义务消防队刚组建,尹维增带着队员一天就救了两场火。其中一户村民家姓王,是水稻垛着火,经过义务消防队的扑救,绝大多数稻子都保住了。到了过年的时候,王姓村民给消防队拎来了7只大公鸡,还送来了2000元钱作为感谢。
“钱我们坚决没要,怕他心里有想法,我们留下两只公鸡,其余的都让他拿回去了。”尹维增说。
到各村屯发放“救火名片”
义务消防队成立初期,村民们会先打119报警,然后德惠消防再联系尹维增,尹维增再带队员到现场扑救,这种方式的效率很低。每到一个地方,尹维增就会发放自己的名片,上面写着手机号码,告诉村民着火就打他的电话,而尹维增还联系了学校里的地理老师,把周围的村屯画进地图里,每辆消防车里都有这张地图,上面既标注着村屯、道路,还标注着水库的位置,方便到水库里抽水。
救火10年未收过村民钱
后来,德惠消防又送给尹维增一台退役的老式解放消防车。随着义务消防队影响力的加大,尹维增办理了一部固定电话,尾号是“119”。今年3月,尹维增又花42万元,买回来一辆载水32吨的消防车。如今,加上尹维增,消防队里面有7个人,尹维增的大儿子尹显光是副队长,队员为全职,工资为每个月1200元,有保险,晚上2个人值班。
每次出去救火,尹维增都会做记录,而在这些年里,尹维增从没有收过村民的钱,即使当场收下以后,也会让人送回去。
开始时遇到很多不理解
“小时候家里穷,我知道需要别人帮忙时的心情,获得多少荣誉都不重要,老百姓的评价比什么都强,我觉得现在活得很充实,活得很有意义。”在尹维增家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荣誉证书、奖状,有“全国劳动模范”、“省特等劳动模范”等等,屋子里还摆放着老百姓送来的锦旗。
“开始的时候家人和朋友都不理解我,不支持我,有的还嘲笑我,说我有精神病。”尹维增坦言,在最开始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在坚持,做起事来确实非常不容易,但是后来,义务消防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家人也都改变了看法。
想买台50多万元的消防车
在加油站的院子里,3辆消防车停在院子里,有两辆是老式解放卡车,就是这两辆车,扑灭了周围村屯的大多数火灾。
义务消防队的“营房”在路边,报警电话就在屋里,电话一响,警报就会猛然响起。队员所穿的的“战斗服”和头盔,是正规消防队以前的装备,有的衣服上已经漏了窟窿。
11月9日,在公安部召开的“热心消防公益事业暨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座谈会”上,尹维增被评为“热心消防公益事业先进个人”,公安部奖励他30万元。尹维增打算自己再补20多万元,买回来一台50多万元的消防车,可以载水12吨。“我不会留给我儿子很多钱,再过10年,我就不干了,让我儿子接着干,消防队要一直办下去。”尹维增说。
记者 胡海宾 助理记者 施若林
记者
施忠威 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