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旬夫妇四儿一女却住野地窝棚

(2011-05-25 08:52:38)
标签:

杂谈

    七旬夫妇四儿一女却住野地窝棚
老人称10多年前借的9200元,变成了67800元;如今,老两口只能靠屯邻救济生活“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这句话用在德惠市松花江镇高城子村二组的孙连山和段秀兰这对年过七旬的老夫妻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可令人无法理解的是,两位老人膝下有四儿一女,却挤在野地中一间4平方米的窝棚里,每顿吃着大饼子和生了芽的土豆。到底是何原因,致使两位老人走到这般田地?个中又有着怎么样的隐情?记者经过仔细走访得知,农村“抬钱”乱象,害人不浅。

  记者踏查

  窝棚里住着七旬老两口

  3日12时许,记者来到高城子村二组。

  75岁的孙连山正在窝棚附近的灶台旁生火做饭,老人用颤颤巍巍的双手拾起地上的苞米叶,吃力地塞进灶内。灶上的锅里热着屯邻送来的玉米面大饼子。他的老伴儿段秀兰,今年74岁,坐在老汉不远处,呆呆地看着。

  段秀兰身后,是他们前一天搭好的窝棚。这个窝棚搭在野地里,由几根竹条和塑料布“组成”,长和宽各约2米,高度只有1米多。几张炕革压在塑料布上,周围用土压着,防止被风掀开。窝棚里面铺着稻草,上面还铺了几个原本装化肥的编织袋,最上面放着老两口的被褥。虽然窝棚里面也用木棍支撑着,但是在风雨天,还是显得很不稳固。    

  大部分家当都是屯邻送的

  窝棚的正前方,是一个白色的水桶,水上落着一层灰尘,这就是老两口用来做饭和喝的水。水桶上面放了一块沾了泥的木板,木板上面放着一把菜刀和一袋长了芽的土豆。段秀兰说,木板就是用来切菜的菜板,土豆和小米都是附近的屯邻送来的。

  得到老人允许,记者钻进了这个4平方米左右的窝棚。由于2日晚下了一场大雨,窝棚里十分潮湿。段秀兰说,这些“家当”大部分都是屯邻送来的,就连旁边的灶台都是屯邻帮忙挖的。之前老两口自己弄的灶台连个烟筒都没有,只是在野地里挖一个坑,上面放上锅。

  窝棚旁边就是三儿子的家

  老两口的窝棚旁边是一条村路,隔路相望的是三间砖瓦房。孙连山告诉记者,那里曾经是他们夫妻俩的房子,现在是他三儿子的家。孙连山说,他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除了老二以外,都早已成家。

  如今,大儿子、三儿子和女儿都住在高城子村二组,老二在外打工,已经一年多没有消息了。四儿子一家早年去了黑龙江省打工,也已经很多年联系不上了。

  “还好下雨的时候没浇着,冷是冷点,可以忍受,就是这里太潮,有点受不了。”孙连山说,老伴儿患有心脏病、气管炎,已经很多年了。

  老人讲述

  借了外债后 和儿子到外省

  既然老两口膝下有四儿一女,为何现在会落得这般田地,只能住在野地上的窝棚里呢?对此,孙连山说,1995年,他的母亲去世,因为没钱办理后事,他向高城子村一组的村民李建元借了1200元钱。同年,四儿子买了一辆二手农用车,苦于没钱修理,由孙连山出面,又跟李建元借了8000元。正是这两笔债务,彻底改变了孙连山和段秀兰老两口的生活。

  孙连山说,以前他和老伴儿一直和四儿子一家一起生活,1997年,四儿子一家去了黑龙江省打工,想尽早挣钱还上外债。于是,一年后,他和老伴儿也去了黑龙江。他们又在一起生活了几年。由于之前那笔债务始终没有还清,最终,债主追到黑龙江省讨债。

  不到万元欠款 变成近7万

  “2005年,债主李建元来到黑龙江讨债,他说10年过去了,这笔债连本带利已经变成了近7万元。”孙连山说,这就是借的高利贷啊,他当初借的1200元变成了7800元,四儿子借的8000元变成了6万元,“因为手头没有钱还债,四儿子一家三口人偷偷地跑了,只剩下我和老伴儿。”

  “子债父偿”,孙连山只好拿老家的房屋和转让土地承包权来抵债。

  回到老家 两人无房无地

  身在异乡、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老夫妻俩,最终选择回到德惠老家。可两位老人回到老家,却无处安身、无处养老。因为无房无地,老两口只能借住在屯邻的老房子中。

  最近,屯邻的老房子成了危房,要进行泥草房改造,只好让老两口搬了出去。“那老房子裂了好几个大口子,不翻盖不行了,我怕房子倒了砸到人,不得已只能让他们老两口搬走了。”借给老两口房子的屯邻王恩发说。

  ●债主说法

  债主称妻子

  因此债务服毒自杀

  随后,记者来到高城子村一组,找到了老两口说的债主李建元。记者说明来意后,李建元叹了口气。他说这笔债,就是一笔孽债。“拖了整整10年,为了这笔债,我媳妇都送了命。”李建元说,之前他和孙家的四儿子关系很好,这笔债绝不是老两口所说的高利贷。

  李建元说,当年,孙家的四儿子要买车,从他这里借了6万元。孙连山为了给母亲办理后事,跟他借了1200元,后来又着急给三儿子办婚礼,又从他这里借了一笔钱,一共借了7800元。“后来,孙家父子借的这些钱迟迟没有还上不说,竟然还跑到外省去了,一拖就是10年。我借给他们的钱,有一部分是我从亲朋好友手中借来的,他们还不上,我也着急啊。”李建元说,因为这笔债,他的妻子焦虑成疾,几年前不堪压力服毒自杀了,现在只剩下他领着孩子过日子,还要照顾年迈的老母亲。

  借债10年后才立借据

  2005年,李建元去黑龙江追债。“他们没有钱还债,就把房子和土地承包权转让给我了,用来抵债。”李建元说。记者看到,李建元手中的借据,签署日期都为2005年。对此,李建元表示,当年借钱时没有立借据。

  李建元说,当年,孙连山的房子作价3000元用来抵债,后来孙连山的三儿子从他手中以3100元买了回去。他还出示了土地承包权转让合同,上面显示每年的转让金为1000元,期限是20年。“孙连山自己说还完了,再替他儿子还。”李建元表示。

  ●儿女态度

  女儿女婿

  只留二老一个星期

  老人失去了房子和土地,没有了生活的依靠。

  孙连山和段秀兰从屯邻的老房子里搬出来后,来到了同村的女儿家。因为女儿和女婿嫌他们没有土地,而且老两口还有两个儿子也住在村里,因此,老两口只在女儿家住了一周时间就离开了,搬进在野地搭起的窝棚里。“我也想养活老人,但是他们一点儿地都没有,而且他们还有儿子在,总不能就让我们一家养吧。”孙连山的女婿说。

  大儿子称

  养活自己都有点困难

  为给老人找个安身之处,记者随后找到住在同村的孙连山的大儿子孙成龙。然而,他的态度让人费解。

  孙成龙坦言他对父母照顾得不到位,他说,他也想尽赡养老人的义务,但是他家三口人只有6亩地,生活也很窘迫,而父母又没有地,因此,实在没有能力尽义务。“我今年50岁了,有高血压,我媳妇也有病,腰间盘突出,根本也干不了啥活儿。我们全家都指着这6亩地,我有时候还得出去打工赚钱。”孙成龙表示,他养活自己都有点困难,老人最起码得有点地才行。

  三儿媳称

  目前只能养活自己

  孙连山的三儿子虽然也在这个村里住,但是目前在外打工,家里只有三儿媳妇在。她也表示,家里生活条件不怎么好,她还患有糖尿病,目前的情况只能养活自己。“如果老人有点地的话,跟我们住在一起,一家人再怎么困难也能勉强维持下去。”

  ●老人态度

  儿女都不容易

  不想成累赘

  孙成龙表示,他知道父母住到窝棚里后,曾和媳妇多次来接父母去他家,但是老人就是不肯去。

  “我啥也没有了,上人家去干啥?人家那么点地,还得养活三口人呢。我能上人家去搅人家吗?老三也是,也就那么点地,我能上人家吃去吗?我谁家也不去。”段秀兰说。

  对此,孙连山也表示,他的几个孩子都不容易,都是省吃俭用地过日子,他和老伴儿觉得住进谁家都是累赘,“我们老两口要是有点儿地的话,也就不用拖累儿女们啦。”

  ●律师说法

  可到法院起诉

  拿回承包地

  23日,记者再次联系了孙连山的女婿。他表示,老两口目前仍然住在野地的窝棚里,每天靠屯邻送的吃的维持生活。

  记者就此事咨询了吉林常春律师事务所的孙柏松律师。孙律师说,从法律关系来讲,独立的自然人应该偿还自己所欠下的债务,所谓“子债父偿”的说法,没有法律依据。眼下,孙连山和段秀兰夫妇俩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重新签订土地承包协议,偿还完那7800元钱后,拿回自己的承包地。

  记者 苏东旭 实习记者 王小林/文 周翔宇/摄七旬夫妇四儿一女却住野地窝棚
无依无靠的两位老人靠吃"大饼子"生活
七旬夫妇四儿一女却住野地窝棚
无依无靠的两位老人靠吃"大饼子"生活
七旬夫妇四儿一女却住野地窝棚
无依无靠的两位老人靠吃"大饼子"生活
七旬夫妇四儿一女却住野地窝棚
简陋的窝棚成了临时的住所
七旬夫妇四儿一女却住野地窝棚
无依无靠的两位老人很无奈,儿媳妇自称浑身都是病
七旬夫妇四儿一女却住野地窝棚
“长了芽的土豆,对付吃吧”
七旬夫妇四儿一女却住野地窝棚
“长了芽的土豆,对付吃吧”
七旬夫妇四儿一女却住野地窝棚
简陋的窝棚成了临时的住所
七旬夫妇四儿一女却住野地窝棚
简陋的窝棚成了临时的住所
七旬夫妇四儿一女却住野地窝棚
无依无靠的两位老人很无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