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城一夏#中国文峰塔数以百计,层数最多的在重庆,512四川地震都没震倒

(2019-08-05 21:28:01)
标签:

重庆

合川

文峰塔

旅游

分类: 渝帆游记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05/00019fc332b847aba1f9cf43d9dd8103.jpeg

文峰塔,应该是全国同名最多的古塔,是一种主要用于祈祷文运昌盛的塔,又称文昌塔、文笔塔、文光塔、尚元塔、巽峰塔等。它在国内的分布极广,但又主要在中国南方地区,有的地区几乎所有的乡镇都建有文峰塔,而相比之下北方相对要少,东北及西北地区更少。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05/95c805d6a29b4e5d8d2b76375f7e8530.jpeg

文峰塔的样式来自于佛塔,二者的思想根源都是神权,所以许多文峰塔与佛塔无二,塔上甚至还刻有佛像。全国以文峰命名的塔以前可以说是数以千计,即便是现在,保留下来的,或者重新修建的,全国加起来也不下100个,但在众多的文峰塔中,大多数都是七层或在七层以下,只有少数能达到九层,极个别的才有十三层,而位于合川的文峰塔便是那极少数的十三层文峰塔之一,说它是全国层数最高的文峰塔也是实至名归。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05/1170a883d21f46529db2c7547e84e265.jpeg

文峰塔有佛塔相似,但又与一般的佛塔不同,它建塔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和科举制度有关,建文峰塔是象征或者说希望该地人才辈出、多中科举;其二是和风水有关,希望建造文峰塔来弥补风水上的不足;其三是起到装饰作用,文峰塔可以起到地标作用,来使该地看上去更加宏伟壮观。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05/383e0e46eb2341a188deafae308a0540.jpeg

重庆合川的文峰塔位于合川城区涪江与嘉陵江交汇的文峰街上,因塔身呈灰白色,所以当地人又俗称其为白塔。据《 合州志》及塔内题刻记载,文峰塔又名振兴塔,由合州知州董淳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05/5c11aaf0812642b5b7fd569920e590e6.jpeg

据合川的朋友介绍,文峰塔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现在这么高,当初只建了9层。后面的四层是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由时任合州知州李宗沆增建上去的。整个文峰塔坐西南面东北。古塔用条石砌筑,上建密檐十三缎砖塔,通高62.2米。塔的底层每面宽4.05米,高5.23米,塔檐用砖叠涩挑出,每层塔门均设在东北面。底层门作拱形,门额上刻浮雕八仙人物,横匾上书“文峰塔” 三字,边饰浮雕“二龙抢宝”与“双凤朝阳”。第二至十三层塔门匾上分别刻有“欲穷千里”,“更上一层”,“欲罢不能”、“俯瞰嘉涪”,“扶摇直上”,“路人蓬瀛”,“春风如意”,“气象万千”等四言句。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05/74b97aff97a6443188fbc0b452ab95ba.jpeg

这座塔最开始只有九层,为什么后来增加到十三层的,这个增建的过程说来话长,得从当时的合州知州董淳说起,这个董淳,字朴园,山东州邹县举人。他三月上任,就开始集资创修振兴塔,董淳离任时这座塔并未建成,他的继任、安徽歙县人曹蘧继之,又历时一年才得以竣工。其塔共有九层,高十一丈一尺八寸,题名“振兴塔”。可是这个塔建成之后,道光十四年八月,合州诸生参加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的乡试,考中举人的仅有两人。翌年秋,又值恩科,合州考生竟无一人上榜。在此之前的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及十三年的三次乡试中,合州也无一人中举。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05/71c6d4b246e449818b5860e87d7e06f4.jpeg

这样的科考结果对于山川秀美,人才辈出的合州来说,无疑是难以启齿的羞愧之事。大失所望的合州五老七贤们一致认为,合州原本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造成这一文风不振,人才难出的根本原因,首先是南津街的振兴塔欠挺拔,未有唐代诗人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诗句中的非凡气势,更与鼎足而立的学士山养心亭和东山顶上的文笔塔不相适应,名为“振兴”,实为“不振”,以至合州文风不畅。于是,以傅思任、李廷韺、刘泰吕彭懋琪等为首的士绅纷纷投书时任知州李宗沆,要求增加振兴塔的高度更名为文峰塔。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05/0bb1899c389a47feac5f81e187dbe3e5.jpeg

后来,李宗沆曾在《增修文峰塔及合宗书院小引》中作了详细说明,其大意是:身为合州的知州,对于合州文风不振的状况也是非常关注的。查阅合州的史乘,过去出了不少的杰出人物,仅在明代的三百年间,不计会试恩科和乡试的考中者,仅就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会试正科中考取进士的合州人就有44人。现实与前朝的盛况比较起来,的确是很令人失望的一件大事。正当考虑补救而又无所适从的时候,州人提出了增修振兴塔的建议,由此于道光十六年夏集资对文峰塔及合宗书院进行增建。合州民众为此纷纷解囊,两项工程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未料到年底时,李宗沆又离任而去,文峰塔增建工程尚未完工。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05/0397d8d27d1b40a988b16dcd2753a238.jpeg

李宗沆走后,陕西韩城进士强望泰知合州,他在了解到事情的缘由之后,遂按原计划将塔增加至十三层,通高十八丈六尺八寸(合62.2米)。望泰《增修文峰塔碑记》说:丁酉夏,州治南之文峰塔增修功竣,予减从往观。严以崇门,绕以周垣,中有文昌旧殿,加之丹黝,后置环房三,前列碑亭二翼,如屹如焕乎,一新少焉拾级而上,层历十三,高十八丈有奇。东望鱼城,西望龙游,南望铜梁,北望云门,郁郁苍苍,朝供如笏。下视嘉陵、涪宕,三江汇流塔下,蜿蜒数十里,出峡而东,如襟如带,予不禁恻然叹曰:壮哉观也,江山灵淑,俱萃于斯,奕奕奎光,照耀四境,合阳贤哲,从此兴矣。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05/c0eb44375f4342ef8e770a9bf9f42964.jpeg

最终修好的文峰塔为十三级密檐式砖塔,石砌塔基,宝瓶塔顶。塔身呈八边形,底层边长为4.82米,周回38.56米,内空直径约4米,然后逐层上收。塔的11层以下塔心为实体,至顶层为通间内空直径约2米塔内有螺旋形踏道207级绕实心柱盘可上至11层在塔的每层原祭祀有神像龛,第12层以下各龛为石刻圆雕,第13层为木刻奎星执笔立像,俗称“魁星点斗”,其性质同奎阁。塔外每层洞门上方,均有楷书横额四言句,如“欲穷千里、更上一层、欲罢不能、俯瞰嘉涪、扶摇直上路入蓬瀛、春风如意、气象万千”等,系用青花瓷碎片镶嵌,迄今仍灼灼生辉。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05/48d007d38d184c628b2485e8cd474f32.jpeg

历经200多年风雨,合川文峰塔风化曾较为严重,特别是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时,顶端葫芦形塔刹发生倾斜。后来当地政府又斥资维修,直到2009年修缮工程结束。2012年12月30日才又重新对外开放。登塔远眺,两江碧流,蜿蜒如带;山峦起伏,万千苍翠;浩天白日,灵景合阳;壮丽之景,令人陶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