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汉明长城,曾留下霍去病的丰功,也见证过常遇春、徐达的伟绩

标签:
甘肃金昌旅游 |
分类: 渝帆游记 |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3/94679bedac16474e8fd09744fd05437c.jpeg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老而宏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历史建筑之一,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如同一条巨龙一般,在祖国从东到西的高山之巅、沙漠戈壁、农田村庄永恒的腾飞,1987年12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3/6c1899523d734a839e152d5401d1ee12.jpeg
长城的修建历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当时就有“烽火戏诸侯”的典故,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其后的历朝历代又有陆续的修建,到了明朝则迎来了另一个修筑高峰,现在我国从东到西的15个省市区共有2万余公里的长城,其中不乏嘉峪关、山海关、居庸关、玉门关、娘子关、雁门关等闻名全球的险隘名关。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3/168a921d6d2848b8b11d37ee0b893c9f.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3/d44da363222f4b42bdb3181d597013fd.jpeg
这些关隘虽然险峻,但万里长城的意义与景致却远不止这些个著名的关隘所能概括,比如说渝帆想要给大家介绍的永昌汉明长城就是其中之一,这些长城或许知之者甚少,甚至可以说是鲜为人知,但它的建造历史久远,意义重要,绝对值得人们去参观它、宣传它、记住它、保护它……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3/3f87b8fc5a6c4304bc199bfdd8e4d65a.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3/1823c3dff35a4529b6c8308251bcced7.jpeg
金昌市永县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甘肃省长城分布较多的区域,据同行的工作人员介绍,永昌全县境内现存的长城全长220余公里,连绵起伏、雄伟壮观,保存较好,其中,汉长城有九十多公里,明长城近130公里,这些长城包括墙体、壕堑、山险、山险墙、城堡、关隘、要塞、烽火台、敌台等建筑,虽然多以破败,但轮廓保存完好,而且祁连山北麓的各个山口均设置有烽火台。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3/71b19c5ca0374189a90d4dca4757f49d.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3/4af505ef376c4eadb4df9fe5999e59c9.jpeg
我们参观的这段长城位于圣容寺与金川峡的中间,这里的长城既有2000年前的汉长城,又有在汉长城上修筑过的明长城,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一边拍摄,一边听同行工作人员的介绍,她说,这里的汉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北部匈奴的入侵而修建,河西永昌的汉代长城是早期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汉王朝构建河西乃至整个北方防御工程的历史缩影。永昌境内的汉长城虽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仍然巍然屹立在荒漠戈壁和高山之巅,堪称人类文明史上一大见证。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3/0f45ae3175fa44589612212a706cb02a.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3/bad1a0528c5c4c6d826a269feb78775b.jpeg
她说,汉朝初年,匈奴逐步强盛起来,不断侵扰北方,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汉宗室女嫁于匈奴单于。但匈奴贵族仍不时率众扰掠。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派名将骠骑将军霍去病发动了有名的"河西之战"。霍去病率军出地郡,进攻河西地区的匈奴右郡,采取大迂回战术,经居延奔袭祁连山北麓的匈奴部落,大败匈奴。这曾使匈奴悲叹曰,"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后汉武帝在河西设置了武威郡、酒泉郡。元鼎六年又分置张掖郡、敦煌郡。为巩固胜利果实,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在河西屯驻军队,移民屯垦,保障丝绸大道的畅通和商贸往来,又于公元前120年始筑河西长城。而永昌的汉长城便是这个时候开始修筑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3/ffb50060f57440f981cdb97ec0a672b8.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3/07a8ce8048e249b3a00fb1183e46aab5.jpeg
至于明长城的修建,也是当时的形势所逼,据历料记载,明洪武元年秋,明朝大将军常遇春、徐达率两路大军浩浩荡荡向北挺进,进攻元朝的政治中心大都城。常遇春率先锋攻占了河北、山东等地,元朝结束。明王朝接收陕西、辽阳、甘肃后,十分重视边防线,就开始建筑防御体系长城,前后持续二百余年。明洪武五年,明朝派三路军继续北征,后主力军受到挫伤。明太祖放弃武力统一草原诸部的措施,推行战略防御,开始在北方设郡、军镇、筑城堡、立卫所、建关隘、置墩台的防戍部署,永昌的明长城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所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3/19d1232a8c1a4807adafde11c8b8ce45.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3/b5fc0828eaa9431dab3935158e549b81.jpeg
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就可以看到永昌保存较好的多是明长城,而汉长城则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残存于悬崖峭壁之间。从其整个建筑形式来看,当时采取了因地制宜的办法,以山河形势,就地取材。在一些地段夯筑了塞墙,在一些地段则开挖了壕沟,一些地段是纯粹的自然屏障,而一些地段则又是简易的烽台与栏栅式的防御工事。汉代边塞预警制度非常严密、健全,一旦发现敌情就依靠烽火报警,每昼夜能行进650至670公里,快于后世各朝。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3/60728f1e22f34979b0ada4d72fc1c0c0.jpeg
永昌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明长城亦称“边墙”,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主要是为了防御元朝残余势力和鞑靼、瓦剌诸部的侵扰而建。墙体高低宽窄随地形的险要形势而异,山高地险处的墙体相对低窄,平地要冲之处墙体则高大宽阔。站在长城顶上远眺,烽烟滚尘已是久远的过去,脚下的黄土与崇山峻岭则令人们怀古叹今的情愫油然而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13/f2f2268b818f423a8f4bb0c312ff184a.jpeg
或许这里的长城并没有山海关、嘉峪关、八达岭那么出名,也没有经过后期的修复,而是保持着它本来的原貌,但这正是尊重历史的最好方式,无论是喜欢文化,还是喜欢旅游,这里都有值得你前来的理由,正如标题所言,这里不仅留下过霍去病的足迹,也见证过常遇春、徐达的功绩,这么厚重的历史、如此灿烂的文化、这般美丽的风景,难道你不想来看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