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独有的绘画艺术,以丝锦替代笔墨,获奖无数却濒临失传

(2018-05-23 17:08:02)
标签:

旅游

江苏

扬州

分类: 旅游体验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3/eda6448f2d834f2cac219814d9be4b22.jpeg

在大众看来,绘画、写字自然是要用到笔墨的,就算是用不同的笔,那怕是毛笔、钢笔、铅笔、水彩笔、圆珠笔……那也是要用笔的啊,就算有的不用笔,比如说用手掌做画,用头发当笔,那总要用到墨水吧?可是扬州就有一位大师,他作画、写字即不用笔,也不用墨,而是用丝锦,因为他所做的这种画叫做堆锦,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艺术作品。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3/b88d3d5f03ee4acda810aa00c784f124.jpeg

上面那幅图可能看不太清楚,于是我来拍一张细节的图片给大家看看,这是一幅作品的一个角落,可以看到树木、仙鹤,还有彩色的云彩,这些都不是墨画的,而是用一缕一缕的丝锦贴出来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3/7c4a39158cfe466d86c7bc6121b97bae.jpeg

扬州这位大师叫李仲华,年近花甲,是扬州堆锦艺术的文化传承人,他向我们介绍说,自己与丝锦画的缘分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就结上了。当时,原中央美院院长张世椿先生因某些原因被下放到扬州工艺厂工作。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3/2d8af2c1f8704e6790cc8379b6e43556.jpeg

张世椿后来在扬州开了一个丝锦画的工作室,那儿离他的家很近,于是便经常去张师傅的工作室玩,时间长了,耳濡目染,便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爱上这门独特的艺术。后来就跟着张世椿当了学徒,从此便走上了丝锦画这条艺术道路。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3/1c75fb2d633e4141955dbfea3119bf3a.jpeg

所谓丝锦画,其实也就是用各种颜色的丝线、丝棉替代笔墨在纸上粘贴出各式形象、意境的一种艺术,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帛画的延续和传承。李仲华先生的老师张世椿先生曾对此探索了几十年,实现了从材质、工具、技法到艺术境界的全方位开拓,他的丝锦画作品被誉为“当代帛画”。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3/3d4a8e316223472f82887128e749a767.jpeg

而作为张世椿先生的传人,李仲华在老师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他在创作中充分重视材料特性与色彩搭配,从而显得自然天成、典雅华贵,每一幅画都独具灵性,他“画”的瘦西湖凫庄四季风景,以及螃蟹、虾、鲢鱼等,栩栩如生;他用丝锦“临摹”的郑板桥的梅兰竹菊,气韵生动;据说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期间,他耗时一周创作的《和平之春》,更是赢得业内外的一致好评。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3/4e369f23355941c3868da31501f07989.jpeg

这便是李先生的创作材料,现在已经用一些化纤的材料替代原有的丝棉,他说丝锦画比普通的国画、油画难度更大一些,因为传通绘画的油墨或油彩都是可以直接购买的,而丝锦画却要经过精心的挑选,如果遇到色彩不对的,还要将几种不同的丝锦进行搭配,非常耗时耗力。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3/9213ee617e434b78a1c5d72dbe62f87f.jpeg

李大师告诉我们,丝锦画具有与生俱来的立体感,这是笔墨作画无法具备的。但现在会的人极少,整个扬州仅他一人,而放眼全国也曲指可数。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3/14367a442baa4c2a93f43e454b9fbf39.jpeg

这些便是李先生画好的小件作品,一般一天便可以画一幅,这些丝线在他的手下也如同一般画家用笔一样,他们可以很自如的绘成各式各样的画案和文字。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3/190c0b2b18fb4ddea38e08ed356c5bff.jpeg

堆锦工艺需要制作人具有良好的美术基础,并要有耐心,可能用笔墨画一笔是很简单的事,但用堆锦来做则麻烦得多,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静下心来学习,这是李仲华先生心中的遗憾。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3/1ec1e67b4ed54661ad9b61b09d5e4643.jpeg

对于这门需精工细作的民间工艺,根本无法实现大规模的生产,所以民间甚至连知道这门艺术的人都不多,更别说有多少人会了。而且古代堆锦画收藏也非常少,民间藏品流失,这些都不利于“堆锦画”工艺整体性保护。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3/333eca7cc0494ca8a2122d0597d8af94.jpeg

除了作品少之外,理论研究更是缺失,很少有这样的书籍,更别说指导民众来学习。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523/16319136383e4374886bd009e93c2d57.jpeg

短短十来分钟,在李师傅的手下,一只小鸡便画了出来。他说为了推广堆锦这门艺术,他试图在纸板上画出一些简单的图案,让小朋友们自己按照样品,选择相应颜色的丝锦进行粘贴,类似于沙画一样,希望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这门艺术,如果有喜欢的,则愿意收作为徒,倾囊相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