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了解的蒙古包:大草原上的民居建筑,蒙古同胞的智慧结晶

标签:
内蒙蒙古包草原锡林格勒民居 |
分类: 渝帆游记 |
http://p3.pstatp.com/large/3b0a000071b971ee8f5d
到草原上旅行,我们见得最多的除了碧草蓝天、牛羊成群之外,就是无处不在的蒙古包了,蒙古包是亚洲游牧民族的一大创举,可通风、采光,又防寒、防潮,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为了感受蒙古族人民的民族文化,我们西乌珠穆沁之行的第一天便去参观了一个小型的蒙古包作坊,对他们的制作工艺进行了全面了解。
在参观过程中,据内蒙古民俗专家乌兰哈达孙叔介绍,蒙古包的骨架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哈那、陶恼、乌尼、哈喇嘎。蒙古包四周的围墙状支撑木架叫“哈那”,由一条一条的圆木棍交叉经骆驼皮连接而成,蒙古包的大小一般也由哈那决定,比如五个哈那、六个哈那、七个哈那,哈那越多,蒙古包就越大。每家每户的蒙古包之大小,主要取决于主人的经济状况和地位。普通小包只有四扇“哈那”,适于游牧,通称四合包。大包可达十二扇“哈那”。
蒙古包顶上的窗户叫陶恼或套瑙,陶恼要求木质要好,一般用檀木或榆木制作。按照它们与乌尼的联接方式,陶恼可以分为联结式和插椽式两种,它们的区别在于:联结式套瑙的横木是分开的,而插椽式套瑙则不分。联结式套瑙有三个圈,外面的圈上有许多伸出的小木条,用来连接乌尼。这种套瑙和乌尼是连在一起的。因为能一分为二,骆驼运起来十分方便。
连接哈那与陶恼的包顶椽木叫乌尼,也就是蒙古包的肩,上联陶恼,下接哈那。其长短大小粗细要整齐划一,木质要求一样,长短由陶恼来决定,其数量,也要随陶恼改变。这样蒙古包才能肩齐,才能圆。乌尼为细长的木棍,椭圆或圆形。上端要插入或联结套瑙,头一定要光滑稍弯曲,否则造出的毡包容易偏斜倾倒。下端有绳扣,以便于哈那头套在一起。粗细以哈那的大小决定,一般卡在哈那头的丫形叉上,上端正好平齐为准。乌尼一般由松木或红柳木制作的。
蒙古包的门叫哈喇嘎,门一般朝东南方向开,既可避开西伯利来的强冷空气,也沿袭着以日出东方为吉祥的古老传统。门的高度取决于哈那的高度,一般都不太高,人们进出蒙古包基本都得弯腰进入,包门的正对进去的地方,一般都设有佛龛,供奉佛像,大多都是成吉思汉,虽然蒙古族没有要求大家见了成吉思汉像就行礼的习俗,但每个人只要进入蒙古包都会不由自主的向其鞠躬行礼,这样的设计既非常巧妙,又充满智慧。
蒙古包除了骨架以外,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裁制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毛毡,主要分为顶毡、顶棚、围毡、外罩、毡门、毡门头、毡墙根、毡幕等几个部分组成,骨架一般都是男人的活,而裁制则一般都是女人的工作。手巧的内蒙古妇女会在这些毛毡上绣上很多漂亮的图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毡绣。
下面是渝帆在参观过程中拍下的一些图片,大家一起来看看:
http://p1.pstatp.com/large/3b0c000069a1c2beef12
这是厂里做好的一个成品蒙古包
http://p3.pstatp.com/large/3b0a000071b5f8141c83
工作人员在缝制蒙古包的顶棚,顶棚是蒙古包顶上苫盖乌尼的部分。每半个像个扇形,一般由三到四层毡子组成。里层叫其布格或其日布格。以套瑙的正中心到哈那头(半个横木加乌尼)的距离为半径,画出来的毡片为顶棚的襟,以半个横木画出来的部分为顶棚的领,把中间相当于套瑙了么大的一个圆挖去,顶棚就剪出来了。
http://p1.pstatp.com/large/3b08000391078c1c35a7
缝制顶棚的绳索是由马鬃毛搓成的鬃绳,非常耐用。
http://p1.pstatp.com/large/3b0d0000685074a25f16
工作人员正在裁剪毛毡
http://p3.pstatp.com/large/3b0b00006cc6d4f6dc1a
作好的哈那,由起来不占空间
http://p3.pstatp.com/large/3b0a000071b739a901ac
马鬃绳,很结实,很耐用。
http://p3.pstatp.com/large/3b0c0000699ef425553f
这就是渝帆文中说到的陶恼,也就是蒙古包的顶窗
http://p3.pstatp.com/large/3b0c0000699f10aef1fe
哈喇嘎,也就是蒙古包的门
http://p3.pstatp.com/large/3b09000387751e7720b8
陶恼
http://p3.pstatp.com/large/3b0e0000527245a6f110
有的蒙古包(一般是非移动性的)设有漂亮的包顶,很沉也不便于移动。
http://p3.pstatp.com/large/3b0b00006cc7fc9139d1
这是一个半成品蒙古包的哈喇嘎
http://p3.pstatp.com/large/3b0c000069a24a243ef9
蒙古包的哈那
http://p3.pstatp.com/large/3b0a000071bba12bcab9
两个哈那之间的接口,通常是用绳索捆挷
http://p1.pstatp.com/large/3b0c000069a352c6ab47
著名的内蒙古民俗专家乌兰哈达(汉名叫孙秋春,我们都叫他孙叔)给我们讲解蒙古包的构成及特性。
http://p3.pstatp.com/large/3b0800039109c47cb69a
哈那与哈那的连接并不是我们常用的铁钉,而是骆驼皮制成的皮钉。
http://p3.pstatp.com/large/3b0d000068512a2cff40
蒙古包的立柱
http://p1.pstatp.com/large/3b0900038777cf0dbd4f
工作人员正在喷漆
http://p9.pstatp.com/large/3b0a000071bc685b107e
这是一个大型商用蒙古包的顶盖部份,上面做有很多精美的木雕
http://p1.pstatp.com/large/3b0d00006852c3bf38f2
里面还配有很多精木的马头木雕
http://p3.pstatp.com/large/3b0d000068534db9e8c1
中间木柱的底座,也是非常精美的木雕。
http://p1.pstatp.com/large/3b090003877865ceac5b
木雕马头
http://p1.pstatp.com/large/3b0c000069a5ce34ee3d
小型配件的手工雕刻
http://p1.pstatp.com/large/3b0d000068548f29d6c2
精美的细部件雕刻
http://p3.pstatp.com/large/3b080003910cb7b5546a
蒙古包是草原人民的民居,在渝帆看来它与北京的四合院、安徽的古民居、重庆的吊脚楼、北方的窑洞、客家的土楼等其它地方民居一样,都是中华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有机会去了解它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如果能有机会自己去体验一下住在里面的感觉,那就更酷了。
看了这篇介绍,你对蒙古包多一些了解了吗?如果有什么疑问,欢迎在下面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