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p1.pstatp.com/large/2a440004d3763bb1507f
https://p1.pstatp.com/large/2c2c0003f3a68d803918
https://p1.pstatp.com/large/2c2400045b9d287962c1
进入保护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大片原生态的竹林,中间间生有一些桫椤,而门口处则塑了几只恐龙,因为原本它们与桫椤是同一年代的生物,虽然恐龙早已灭绝,但桫椤却经受住了自然条件不断变化的考验,依然生长得很好。
https://p1.pstatp.com/large/2c23000005ba4329a8d8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位于赤水市区东南43km的葫市镇金沙乡。保护区所在地金沙沟,是赤水河的一条支流,沟的两侧是较深的河谷斜坡。由于沟内海拔较低,一般在300-700m之间,四周山岭相对较高(约1400m),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夏季气温较高,冬季较温和,降水丰富,沟内终年较湿润,为桫椤的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https://p1.pstatp.com/large/2c220004bc7d56767322
保护区内除了桫椤,还有许多珍稀植物,如赤水特有的小黄花茶,以及福建柏、杜仲、红花木莲、楠木、八角莲、黄莲和天麻等。
https://p1.pstatp.com/large/2c2400045ba96b4c236d
赤水桫椤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环保局根据国家“六五”环保计划,于1984年在贵州赤水建立的一处以物种保护为主的综合型示范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以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桫椤及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
https://p1.pstatp.com/large/2c2f00027eab338d43d7
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境内,系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低降的过渡地带,海拔290米 -1,730米。保护区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的四川台坳,出露地层为侏罗、白垩系红色构造,中生代侏罗纪时期古地理环境为 四川内陆湖盆的一部分。
https://p1.pstatp.com/large/2c2c0003f3c459c96769
由于地处中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区内,年平均气温12.7 ℃ -17.7 ℃,年平均降雨1200毫米 - 1300毫米 ,相对湿度为86%-90%由于位居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优势成分为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木兰科植物,森林覆盖率高达91%, 其中绝大部分为原始林。
https://p1.pstatp.com/large/2c2c0003f3c351b08b95
海拔700米以下地带,水热条件优异,气候属南亚热带特色,在繁盛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出现大面积以桫椤、海芋、野芭蕉、福建观音座莲为代表的南亚热带雨林层片,生长着许多热带、南亚热带植物,生态环境呈现出同纬度地区十分少见 的南亚热带雨林景观。
https://p1.pstatp.com/large/2c27000005cc166ec487
桫椤是2亿年前的一种高大木本树蕨,在地球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时期盛极一时,与大型爬行动物恐龙同生共荣。第四纪冰川期后,宠然大物“恐龙”等古生动物、古生植物在地球上绝迹,世界上桫椤也濒临灭绝,仅少数在适宜环境中残存、繁衍,成为当今一种十分珍贵的冰川前期古生孓遗植物,被誉为“蕨类植物之王”、科学研究的“古生物活化石”,民间传说的“月宫神树”。
https://p1.pstatp.com/large/2c220004bca149f0ea59
保护区山峦叠翠,溪流纵横,丹崖林立,银瀑四悬,自然景观奇特优美。在这里,秀峰、幽谷、峭壁、窄嵴、岩 槽、巨石、清溪、碧潭、流泉、飞瀑、彩虹、沟雾、巨藤、古木、奇花、异草、珍禽、怪兽…应有尽有,可谓鬼斧神工,丽景天成!
https://p1.pstatp.com/large/2c220004bc9d6e720e87
成片成片的芭蕉林,与桫椤混生在一起
https://p1.pstatp.com/large/2c220004bcab633bafaa
景区的基础设施非常完备,除了有电瓶车可以通行的油路外,一些林间步行道纵横交错,先一个周末,约三五个朋友,在这里面散散步也是极好的选择。
https://p1.pstatp.com/large/2c2f00027ecf97074ae9
桫椤含有淀粉、单宁;淀粉是很好的绿色食品,单宁入药可治肺结核、风湿等疾病。桫椤生长缓慢,每年抽发新叶2~3轮次,每轮次抽发12~18片不等,生长速度与空气湿度、土壤状况的不同而差异较大,一般每年可长高3~10厘米。桫椤作为地球历史的见证,对研究古生物、古植物、古地质、古气候、古环境的演变,对探索生物进化的奥秘,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https://p1.pstatp.com/large/2c2c0003f3e562ecec56
桫椤多生长在高温、高湿、不受阳光直晒的林下地带和贫瘠的土地上,是一种很敏感的指示性植物,环境一但破坏就随之消亡。它的躯干斑驳线鳞栉比,疤痕疮孔累累,色呈褚黄,或曲或直,粗细不匀且逐段时有易位,由顶及根绝不旁逸斜生一枝一叶。
https://p1.pstatp.com/large/2c2400045be678b2d03a
它的叶与枝合二为一,形似芭蕉叶而又较之宽大,呈锯齿型大叶片;每张大叶片又是由几十张、数百张大小不等的叶子组成,大叶小叶合璧连袂,呈环抱姿,似伞盖状,深绿、浅绿两种色调交织,等距、集束伸出茎干的顶端,仿佛人为刻意修饰。
https://p1.pstatp.com/large/2c2f00027ee10bcc45d4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存的桫椤,普遍株高4~6米,最高达8~9米,最粗茎干直径20~25厘米。其中有不少双株并生、共生,主干双叉、三叉的株型;很多地段成片分布,形成以桫椤为优势的植物群落,种群数量达4万余株,具有桫椤数量多、生长好、分布集中、生态原始的突出特点。赤水是目前国内和世界上罕见的桫椤天然集中分布区,被科学家誉为“桫椤王国”、“桫椤的最后一块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