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饭后散步,偶然看见路边有一家还没装修好的饭店。饭店门面不算大,但店名却很夺人眼球,居然叫“鸿门宴”。
2
《鸿门宴》出自《史记》,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
汉代的司马迁所著《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述: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
没有完整地读过《史记》,但对《鸿门宴》却很熟悉,这完全归功于高中时期的语文老师。
我就读的是一所不入流的高中,这“不入流”只是生源问题,学校的师资还是很给力的。我们的高中老师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教我们的时候,他还很年轻,当时曾得过大市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电视台报道了这次比赛,在电视上还看到了他给我们上课的镜头。后来他成长为业务骨干。
在教学《鸿门宴》的时候,语文老师意气风发,有点指点江山的感觉。至今还记得老师对项羽的随机点评:这项羽真是缺根筋。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项羽最终兵败,这是不可避免的。
4
饭店叫鸿门宴,不知老板为啥取这样的名字。莫非是“鸿门宴”这三字知道的人多,想混个耳熟?
但鸿门宴这饭是不好吃的,刘邦是冒了生命危险的。正如樊哙所说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幸亏他手下有智谋,有勇气,有担当,再加上项羽缺根筋,刘邦才能苟全性命回到霸上。
等着饭店开张了,我想去瞧瞧。

图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