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山古镇去得多了,有时会熟视无睹,有时也会从熟悉的地方发现新的风景。这天去古镇逛,就发现了一块残碑。
其实那残碑就在每次巡游的必经之路上,每次经过那里都能见到。这次在雨中漫步经过那里,偶一抬头,见到了碑上雕刻的龙首,于是就发现了新的风景。






这是一块残碑的上半部分刻着一条在云中若隐若现的龙。龙头处于正中,两目炯炯,注视着来来往往的游客。龙身隐于云雾之中看不见,龙爪和尾巴在云中露出来。龙有五爪,牢牢把握。

碑身上有字,认不全。拍照在网上搜索,说是“皇清恤赠修职郎国子监”这几个字。
修职郎,文阶官名。分大夫、郎、佐郎三种,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上官员。修职郎为正八品文官的散阶,相当于现代的"享受正科级待遇"。
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隋、唐、宋、元、明、清
,称国子监。
晋称国子学,北齐称国子寺。
清末改革学制,自光绪三十二年起设学部,国子监并入学部。

与这块残碑对应的地方还有一块残碑,岁月的折磨,让人已经辨识不出上面刻看些啥。厚厚的碑身显示着它昔日的辉煌。

细细看来,这两块残碑原先应该是一体的,只是现在“天各一方”。
这块碑是为谁所建,又为啥会一分为二,目前还没有找到答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