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物馆的那些事(邮票展拾遗)

(2021-05-01 22:04:38)
标签:

杂谈

邮票展

拾遗

分类: 生活类

                博物馆的那些事(邮票展拾遗)
       24日在博物院志愿,休息时又去看了一遍“方寸忆峥嵘”邮票展。想不到居然还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1

装饰品?

    展区进口展示牌边放着一个邮筒,上次就看到了,原本以为就是一个装饰品。这次去参观,遇到了一个机灵的小男孩。他见到了这个邮筒,立刻雀跃上前要打开邮筒。他妈妈来不及阻止,邮筒被打开了,里面灯亮了,我看见里面放置着一叠邮展的宣传册。小家伙发现了宝藏,拿了一本。他妈妈表示还真没想到,这邮筒真的能打开。

                博物馆的那些事(邮票展拾遗)
    没想到的还有我,这邮筒不是一个装饰品,它还是摆放宣传品的工具。估计许多人和我原先的想法一样。因为还有宣传册没有拿走,要知道以前展览的宣传品都是秒光的。

    在展区中间的墙角,也有一只类似的邮筒,红色的。试着打开一看,里面也有一叠宣传册。


2

教师节纪念邮票

博物馆的那些事(邮票展拾遗)
正常拍摄

    在展柜的一角,看到了一张1947年出版发行的教师节纪念邮票。不大,看不清楚。

博物馆的那些事(邮票展拾遗)

放大版

    回家后查了资料: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根据教育部的申请,以孔子为万世师表,将每年的孔子诞辰日定为民国教师节;并在1947年发行邮票以志纪念,邮票全部采用孔子事迹为图案,分印四种面值:(1)伍佰圆:孔子头像。(2)捌佰圆:孔子讲授堂遗址杏坛,相传为孔子授徒讲学之所。(3)壹仟贰佰伍拾圆:孔子墓,墓前石碑原刊“大成至圣文宣王墓”(4)壹仟捌佰圆:孔庙殿宇大成殿。其中,第1枚孔子像邮票尤其受到邮政部门官员的重视。因为是中华民国时候发行的邮票,所以文字读法都是自右往左读,这套教师节邮票可以算是第一套教师节题材的邮票了。

    博物馆展出的就是伍佰圆面值孔子头像的那枚。采用的是清末民初我国香港的一位画家——关惠农所绘的孔子半身像。


3

限地方贴用邮票

博物馆的那些事(邮票展拾遗)

    记得小时候去买吃的,需要粮票。这些粮票都冠以江苏省的名头,出了省就无效了。当时还有全国粮票,不过很少见。要出门(出省)的人,首先就得准备好全国粮票,这样才没有后顾之忧。

    在邮展中还有限地方贴用邮票。中华民国前期,各方地方势力膨胀,经济上与中央政府脱离。为维持邮政,保证收入,中华邮政自1915年起,开始发行“限省贴用邮票”,即限地方使用的邮票。


4

单位邮票

 博物馆的那些事(邮票展拾遗)

博物馆的那些事(邮票展拾遗)

    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吧,现用现填写相关金额也是一种办法。不知道是否有人收藏了实际使用过的这种邮票,票面上会写有金额吗?那么小的地方能写得下吗?


5

祖国风光普通邮票

博物馆的那些事(邮票展拾遗)
放大版

    应该是我读初中之时,老马常让我做代表给外地的两位伯父写信,用老马的话说这是增强感情的联络。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也算是一个负担。无话可说,为了达到相应的篇幅,也算是绞尽脑汁。

    将这些信寄出去,贴用最多的就是这些祖国风光普通邮票。海南风光和万里长城出镜的概率最高,还有一些从没有见过。当时也不知道这一套邮票居然有17枚。


6

中山路36

博物馆的那些事(邮票展拾遗)

    邮展中展出了实寄封,能看到地址,上面收信人地址一栏都写着“中山路36号”

博物馆的那些事(邮票展拾遗)
    观展时产生了一个想法——不知道现在的中山路36号现在是啥地方了。

    写博的时候,上网查了,这个地址现在是靠近二院的一个停车场。

                                 博物馆的那些事(邮票展拾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