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欣赏的是“琳琅”部分。
钱裕墓出土玉器,器型丰富,质地多样,主要是墓主人生前所用,由此推测钱裕也是爱玉之人。我个人感觉,琳琅部分的展品是整个展览中最精彩的。以前因为展厅的灯光、玻璃等硬件原因,很多精品无法看清楚,这次总算如愿了。
青玉桃氏杯



放大图
此器整料雕制,取型于对半剖开的桃子,枝叶交错,器壁匀薄,雕制颇精,是目前可考据此类器物仅见的出于元代墓葬者。
鱼形青玉饰件



此件器型不大,以前也应该展出过,可能放在一边又太小,一直没有关注到。这次我看到了,被它精美的雕刻所吸引。
猴形玛瑙饰件



翁仲形白玉饰件


翁仲,原本指的是匈奴的祭天神像,大约在秦汉时代就被汉人引入关内,当作宫殿的装饰物。初为铜制,号曰"金人"、"铜人"、"金狄"、"长狄"、"遐狄",但后来却专指陵墓前面及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成为中国两千年来上层社会墓葬及祭祀活动重要的代表物件。除了人像外,还包括动物及瑞兽造型的石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摘自360百科)
春水玉带钩佩


所谓“春水玉”,就是以反映我国北方契丹、女真游牧民族皇帝、贵族春季进行围猎时放“海东青捕捉天鹅”场景为题材的玉雕。钱裕墓出土的这块“春水玉”带扣是由椭圆形玉环饰和玉带钩配套组合使用的。两块玉雕是由同一块和田玉碾琢而成。椭圆形玉环饰长径8.3厘米,高6.5厘米,厚1.9厘米,重98.25克;玉带钩长7.3厘米,宽2厘米,厚2.4厘米,重73.2克。两件组合带扣通长14厘米。
在志愿者休息室有一个书架,上面有无锡博物院研究人员写的论文集。其中有一篇是关于这块玉的。于是摘录一些有关的结论:
“春水玉”带扣是迄今唯一一件出土的元代标准器物,为国家级文物。
关于这件文物的来历,作者认为“春水玉”带扣不是元代贵族王公的馈赠品,更不可能由元政府官员赠到钱裕手中。“春水玉”带扣是汉人玉匠所制,属钱裕自己使用的私人收藏品。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