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元处士——吴越王后裔钱裕的故事”
先从这个展览的主题说起。
钱裕(1247-1320),生于南宋淳祐七年,卒于元延祐七年,经宋历元,主要生活于元世祖、成宗、武宗、任宗四朝的江南。所以,一般称之为元代人。
处(chu第三声)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公元907年钱镠被后梁封为吴越王,即吴越太祖。钱裕是为钱镠的第十三世,是当时无锡的豪门富户。。

关于钱裕墓
1960年春,无锡市南拳、雪浪公社在龙王和(山
军)嶂山之间联合共建“幸福水库”取土工程中发现了一处墓葬,墓中出土大批文物,经报告转知,无锡市博物馆派人前往调查,确认为元代钱裕墓,葬于至治元年(1321)。墓葬结构为石顶砖室,中间用砖墙隔为并列双穴的夫妻合葬墓。


关于展览

新的展览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革而能因;第二部分勤逸安乐;第三部分种德之家。
“革而能因”出自西汉学者扬雄的《太玄·玄搞》: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故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驯。
“因”指事物的继承关系,“革”指事物的创新变革。在扬雄看来,事物的转化过程,是在继承过程中有创新,创新过程中又不能离开继承。
相对来说,第一部分最简单,介绍了钱裕所在的时代,介绍了元代的行省制度。
第二部分是展览的核心,馆方将出土的文物重新整理后,分类展出,共计分为:对镜;琳琅;璀璨;巧艺;宝钞;绫罗这几部分。
第三部分种德之家,介绍了钱裕墓的墓址、墓志、墓制,以及钱氏后人。




以前“古墓奇珍”展,环境昏暗,给人真有“古墓”之感。改造后,宛若重生。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