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门厅
石牌坊
旗杆石
泮池
1

翻看自己所拍的照片,发现角度都不好。于是从《东林书院匾额楹联》翻拍了一张,书的内页很硬有些弯曲,所以看上去像用全景模式拍摄的。
站在门厅前面,正中是一块匾,上书“东林书院”,这是陆定一所题写。陆定一是无锡人。记得以前在初中语文有一篇课文叫《老山界》,就是他写的。建国后曾任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
两旁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此日今还再;当年道果南。撰写者是钱伟长,也是无锡人。
上下联都是用了杨时的典故。颂扬东林书院让杨时当年勉励学人的学习情景再次呈现,称赞杨时是将北宋二程之学传到南方第一人。
东林书院初创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是杨时当年讲学的地方。称颂杨时也是很正常的。
门厅进入,刷身份证来到书院内。
2

进入书院,迎面就是一座石牌坊。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又称马头牌坊,是书院的标志性建筑。牌坊高7.24米,格局为三间四柱五楼。

在牌额上有“东林旧迹”四字,乃无锡当时书家秦爱莲题写。

牌坊另一面牌额上是“后学津梁”,也是秦爱莲的作品。后学指后进的学者。津指渡口,梁是桥梁的意思。题“后学津梁”,寓意东林书院为学人传授知识、锤炼气节情操的重要之地。
3

在牌坊后面就是旗杆石,前代遗址原物。是书院讲学期间悬挂院旗之用。
4

泮池,古代书院学宫的标配。东林书院内泮池始凿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时称月河,东西横贯道南祠与东林精舍门前,呈半圆形,上架桥。1994年,在发掘明代泮池的基础上,改砌方池与拱形小桥,现今泮池仅为原月河的六分之一,深与原河保持一致。
这泮池的“泮”应读“pan”第四声,一开始我读成了“半池”,全拼输入总是找不到。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