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
【美】罗伯特·弗兰克著
闾佳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1月第1版
2019年7月第9次印刷
191千字

生活中的经济学
1
下午,用电瓶车载着小马返校。在蓉湖大桥上,偶遇一个车祸现场,两辆摩托车横在地上。我放慢车速,侧头观察现场情况。后座上的小马拍拍我:“注意安全,认真开车。”
电瓶车驶离现场,继续前进。这时小马又凑到我耳边说:“这下你知道那道题的答案了吧。”
2
小马说的那道题来自于上周他在学校购买的一本书《牛奶可乐经济学》。经济学现在很热门的,我经常看《奇葩说》,里面的导师薛兆丰是一位经济学教授,他经常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来解释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很有启发性。
周六晚餐时,小马拿出了那本书,说是给老妈看看的。为了强调这书的趣味性,小马当场引用了很多书中的问题: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
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
为什么全新的二手车要比新车便宜得多?
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
……
这些问题好多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提出后,却又让人无从下手,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当然答案在书中都能找到。
小马也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高速公路独立的北行车道上发生了车祸,却使南行车道堵了车?
当时小马没有公布答案,而是将书放在了我们的床头,意思很明确,自己看去吧。
3
经过车祸现场后,小马提到了这问题,也揭示了答案:到达事故现场后,往南行驶的司机会简单估计一下成本效益。他们减速慢行、观看事故现场的成本只是耽搁几秒钟,而收益是通过这么做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所以大多数司机都会慢速缓行,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像我一样。但一个人耽搁几秒钟,会让更多的车都耽搁几秒钟。累积的时间成本,可能会让每一名司机都耽搁一个多小时,造成堵车。
4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一本毫无阅读负担的书。书中充满了睿智有趣的小故事,这些故事来自于作者给自己学生布置的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文章的字数不能太长,不要超过500字。不许用公式、图表和专业术语。
5
用经济学家的眼光看生活,让每个人都成为经济学家。这是本书的宣传语。我成为不了经济学家,只是对文中的若干问题感兴趣,顺带知道了几个新名词。
公地悲剧——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务,人们倾向于关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务。
成本效益原则——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