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凿大运河是无锡近现代重大的市政工程建设。开凿大运河我还是有些印象的,当然我没有参加过劳动。据网上资料,无锡段新运河是从1958年开掘的,1983年新河道全部通航。画作的题识“钱松喦,一九五九年画于无锡”,1959年应该是新运河开凿方兴未艾的时候。
画作中远景是锡惠二山.对于无锡人来说,区分这两座山应该是很方便的,有宝塔(龙光塔)的是锡山,另外一座就是惠山。如果硬要考证的话,这幅画应该是从现梁溪大桥方向看过去的。
画中部绘有绵延不绝的运河大堤和密集的人群、推车,随处飘动的红旗贯穿整幅画面的各个角落。通过对这一系列人物、红旗、桅杆等元素的平面铺陈,打破了传统绘画构图的宁静感,将“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的开国气象表现无余。

不知啥原因,我对这幅画很感兴趣,多看了不止一眼。事后想想,或许跟灯光有关,站在那幅画前,玻璃上没有星星点点的反光,这样拍照也很方便。于是有机会观察细节。

画作中间两面红旗上有字。放大拍摄后,我看清楚上面的字了。一面旗上写着“惠山人民公社刘胡兰突击队”,另一面上写着“红旗人民公社穆桂英突击队”。志愿休息时,有志愿者表示在这幅图上能看到的大多是女同志,于是我将这两面旗上的字告诉了她。她们都是刘胡兰和穆桂英。

喇叭下有一块宣传牌,上面真的写着字,而不是一个个色块。那些字读起来很像一首打油诗:古老运河大畅通,全民动手胜愚公。永无涝旱运输忙(?),幸福花开万里红。

画面右下角也有一块宣传牌,大部分画着一条大河,河面上有巨轮驶过。下面也是一首打油诗:锡山今日通巨轮,百岁老初见闻。南下杭州遊西湖,北上首都天安门。
第二句少了一个字,研读后我认为少了一个“人”字——百岁老人初见闻。
“南下杭州”确实能做到。当年我和小马他妈一起去杭州度蜜月,最后是通过太湖(运河)返回无锡的。傍晚上船,早晨回到无锡。晚上船行太湖之中,除了探照灯扫到的地方,其余都是漆黑一片。
“北上”恐怕不那么容易,因为运河北方好多地方都断航了。
附录:
无锡古运河段,旧时直线穿越无锡城
·1958年从下甸桥至老鸦浜开凿新河道
·1976年从老鸦浜到黄埠墩一段开凿新河道
·1983年新河道全部通航
·无锡五牧-望亭段
长40公里
·无锡双河尖-下甸桥段
长12.4公里
·精华区吴桥-人民桥-清名桥
长约6公里
·无锡古运河精华区北段,河面开阔,三里桥一带,米市尚存
·无锡古运河精华区南段,保留着古色古香的临水民居,水乡风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