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留痕——《长沙史话》

(2019-08-19 21:02:30)
标签:

杂谈

长沙

分类: 大马的话

读书留痕——《长沙史话》《长沙史话》           

王习加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43千字

 

了解一座城市

    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法就是在那座城市生活上一段时间,耳濡目染之际,就慢慢熟悉了。然而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遇到的,不是没时间,就是没钱。

旅游就是不错的替代方案,花几天时间到一座城市逛逛,参观博物馆,游览风景区,尝尝当地的美食,虽然是走马观花,但也能了解一二。还可以买上几本介绍当地风土人情的书,带回家读一读。

    这次去长沙玩,就买了两本介绍长沙的书,其中一本就是《长沙史话》。长沙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厚重悠远。全书从“山水洲城 文化名城”“商周古邑 楚汉名城”“湖湘首邑 潇湘洙泗”“荆衡胜地 战略要冲”“革命圣地 时代先声”“伟人故里 雷锋家乡”这六大部分来介绍长沙。我读着书,脑海中不时出现旅游过程中的情形。随着阅读的推进,对长沙的印象慢慢清晰起来。

    在阅读过程中,还了解到很多有趣的掌故。例如:张仲景出任长沙太守时,曾以自己名字前冠以“坐堂医生”四字,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日打开衙门,为百姓诊治。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诊脉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用来纪念张仲景。许多药号也以某某堂而名之,如北京同仁堂,长沙九芝堂等。再如:长沙走马楼孙吴纪念简牍中有一种“嘉禾吏民田家莂”,它如同现代常用的两联单,将佃农的土地状况、纳税数量等数据一式两份书写,在顶端大书一个“同”或作为“同”字简写的几条直线。而后从中间一剖二。一份留在官府备案,一份由租佃田地的农户保存,官府要核对时,将两份木简合在一起。核对顶端的“同”字能否合准,这也是今天我们“合同”一词的来历。

    在长沙两个博物馆中都见到了铜官窑的瓷器,不过有些浮光掠影。在《长沙史话》这本书中详细地介绍了铜官窑的瓷器,特别是诗文罐。铜官窑开创了釉下彩诗文题记,目前已发现并可释读的瓷铭诗共103首,开创了陶瓷文化品位新领域。铜官窑还在瓷上题写商业广告语,诸如“绝上”“美酒”“卞家小口,天下第一”。

    了解一座城市,还可以读一读相关的书。

读书留痕——《长沙史话》

读书留痕——《长沙史话》
读书留痕——《长沙史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