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在报纸上看到了钱锺书故居国庆恢复开放的消息,便想着去看看。小长假第一天,正好有时间,于是一家三口就去了故居。
其实,这故居我们已经来过好多次了,对里面的布局还是比较熟悉的。不过经过重新整修后,发现故居的布展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故居恢复了房屋结构。存放在背弄中的杂物搬走了,参观线路更加顺畅;木格门窗取代了现代化的门窗,更符合故居整体风格;去除了展厅内原先的石膏吊顶,露出了“人”字形旧屋格局。这样一来,整个故居的利用率又提高了。
故居的陈列增补了好多内容,比如钱锺书、杨绛手稿的真迹,比如钱锺书、杨绛和女儿钱媛一家的照片……提升了馆藏内涵。
现在整个钱锺书故居氛围15个区域,其中11个区域对外开放。
一家三口进入钱锺书故居,便按照各自的节奏行进,时分时合,各取所需。
展室中有一个主题“抓周与书缘”,介绍了钱锺书名字的由来。还用泥塑的方式,展现了抓周的情形。这是新增设的。看着那泥塑,想起了小马抓周的情形,不过小马没有取书,而是选择了一支笔。在小孩子眼里,那长长尖尖的玩意肯定很好玩。在小马爷爷奶奶眼里,这绝对是一个好兆头。
10号展室是一个视听室,等我转到这里时,小马和妈妈正在观看介绍杨绛先生的视频。这也是新开辟的,丰富的影像资料更具直观性。
展出结束的地方开辟了一个互动的平台,这里有一面墙,可以写上自己的心愿和志愿。看看墙上贴着的内容,也是挺有意思的。建议小马也参与一下,原本以为他会拒绝,想不到他竟然答应了。小马将自己的心愿贴上了墙。
因为一家三口同来,不敢耽误太久,下次找机会再来细细参观。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