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讲座·隋炀帝墓的发现和研究④

(2018-05-31 22:21:26)
标签:

笔记

讲座

隋炀帝

杂谈

分类: 学习类

工作内容

1、考古勘探

    对所在区域进行全面的普探与局部的重点勘探,采取象限法进行分区作业、记录。

    为保证该区域的完整性,考古调查勘探在划分探区时,设置100×100米探区,考虑勘探的孔距为2×2米,为方便探孔的数据记录,将100×100米的探区再次细划为2520×20米的小探区。

    勘探面积109000平方米,勘探出墓葬迹象136处,夯土2处、沟2条、砖基1处、井5口、坑(塘)29个。

    在网上搜集资料时,看到了一篇文章《关于考古勘探,国家有正式标准了!》。点进去一看,篇幅还是很长的,能与束所长讲座的相关内容呼应起来。也让我知道了,考古勘探不是用洛阳铲打两个洞那么简单。

       http://www.sohu.com/a/194743890_99954125

讲座·隋炀帝墓的发现和研究④

2、土壤外围的发掘

    根据考古勘探出的遗迹现象,有的放矢,以探沟发掘为主,部分结合探方,所有探沟均在已布探方内发掘,以探寻相关陵园迹象。1米宽探沟8条。总长735米。10×10米探方21个,总发掘面积2835平方米。

    名词解释:

    探沟,用以探索遗址堆积的情况、建筑遗存的结构和地层关系等。每一沟可作为工作的基本单位,面积大小视情况而定。至于大面积揭露遗址时所开掘的方形或长方形的基本单位,则被称为探方。

 

讲座·隋炀帝墓的发现和研究④

3、土墩的发掘

   在土墩的四侧布探沟发掘,确定土墩的四界。土墩东西长49米,南北宽48米。土墩的封土基本被破坏,仅在M1墓道壁与墓道填土之间残存。

 

4M1M2的发掘

M1

       3月份对主墓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410日墓志发现后暂停发掘。

       9月份开始发掘M1的墓道与耳室,采用四分法发掘墓道,墓道发掘与耳室加固清理同步进行。

       M1由墓道、甬道、东耳室、西耳室、主墓室五部分组成,砖室南北长6.17米,东西连耳室宽8.22米,残高2.76米。

       M1绝大部分用砖与江都城城墙相同。

讲座·隋炀帝墓的发现和研究④

主墓室

讲座·隋炀帝墓的发现和研究④

       M1墓葬结构(来自无锡博物院公众号)

M2

       3月对M2的主墓室、甬道进行了部分发掘,皆流露出主墓室两侧的陶器。

       M2由墓道、甬道、主墓室的前后顺序进行发掘,各部分发掘均采用二分法。

       M2由墓道、甬道、东耳室、西耳室、主墓室五部分组成,墓葬,墓葬通长13.67米、宽5.9。主墓室东、西、北壁各有3个小壁龛。

讲座·隋炀帝墓的发现和研究④

摘自无锡博物院公众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