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暨“丝路传说”展撤展后,“奔腾岁月·新疆伊犁草原文物与民族风情展”又开始了。展出地点与“丝路传说”是同一个展区,门头换了一下,局部展柜换了一下位置,所以走进去,有熟悉的感觉。等看到那些展品,与众不同的感觉油然而生。
伊犁是草原丝绸之路北道的必经之地,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所以这次展出的一百三十余件(套)藏品,展示出了伊犁的草原情怀和民族风情,具有独特的风格。

铜水壶,藏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通高47.5厘米,宽29厘米,重2735克。哈萨克是伊犁州主体民族,1456年在楚河建立哈萨克汗国,18世纪中叶归属清政府管辖,进入伊犁河谷草原,成为这里的主体居民。

鱼纹铜盆,清代文物,藏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盘心有一朵六瓣花,盘底围着六瓣花有四条对称的鱼纹且鱼纹之间有一朵四瓣带菱形外框的花。
很喜欢那四条小鱼,尾巴摇摆,很是自然流畅。不知道是咋回事,看着那鱼,总感觉它们是带有异域风情的鱼。如果铜盆里放上清水,那鱼会更活泼吧。

镶嵌红宝石金面具,昭苏县74团场波马墓地出土,该面具基本完整,稍有变形,眉毛,胡须红宝石脱落。
面具脸型呈方圆形,阔面,浓眉大眼,不是我们熟悉的样子。这可能与面具的变形有关。

萨玛瓦尔·哈萨克民族特有的烧制奶茶的金属器皿。





银饰马鞍

常年在博物院志愿,对场馆中的文物还是比较熟悉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对那些文物的细致之处还是不太清楚。原因有很多,最关键的是场馆的光线以及本人的视力。
博物院大厅里有一个显示屏,最近在播放介绍博物院志愿者的宣传片。片子不长,我看了好几遍。关注的是片子中出现的那些文物。高清的片子,将文物的细节展现得清清楚楚,我居然看到了很多以前从没有看清楚的细节。

桃形杯
莲生贵子高足金杯·在金杯底部有小男孩的形象,他坐在莲花座上,手执莲枝。以前我只是照着讲解词上的内容介绍,小男孩的形象从没有见到。在片子中,展示了金杯背后放置的照片,照片上正是金杯底部的小男孩。
春水玉带钩佩·我看到了水草丛中探出的天鹅脑袋,它正惊恐地看着天空的鹘(海东青)。透雕、漏雕、圆雕的工艺可以细细体会。
蟠桃会·
泥塑作品,二十四位仙人给西王母祝寿,能看清人物的神态、服饰的特征。
不一样的感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