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的夜徒,除了让自己出身臭汗,增加新陈代谢以外,还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事情。
某日,徒步来到吴桥底下。看见河堤旁围着三四个人,其中有一个还用上了捞鱼的网兜。以前每次路过这里,总能见到有人聚在这里,当时以为是在河边乘凉,看来不是这个样子。
停下脚步拐上路基,想看个究竟。网兜已经收回来了,里面有条小鱼。一人拿着小鱼来到岸边的一棵树下,放进桶里。

我感到很奇怪,这运河里还会有鱼。看来近年来狠抓环境治理,水比以前干净多了。我的兴致来了,凑上去一看,桶里已经有了四、五条鱼了,其中有两条鱼还挺大的,足有斤把。我看不出那些是什么鱼,问刚才放鱼的人。那两条大的是鲢鱼,小的是穿条鱼。
想看看是怎样捉到鱼的,便来到了运河边。原来他们在用丝网扳鱼。这“扳鱼”应该是无锡的方言,是一种类似守网待鱼,请鱼入网的捕鱼方式。很想再次看到捕到鱼的情景,便呆在旁边看。



也许是人多鱼都被吓跑了,再也没有入网。扳鱼的人并不着急,慢条斯理地将网放进水里,抽着烟和大家聊天。从当天的收获,到扳鱼的技巧,谈得很热乎。过了五六分钟,再慢悠悠地拉网,放网……
看着他动作如此悠闲,不禁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我去扳几下,不知道能不能捉到鱼。
这想法遭到了扳鱼人的教育:“行行出状元,扳鱼不是每个人都能干的。收网或许很简单,但将网放下去不是那么容易的。”
于是打消了上去试试的念头,老老实实的在一旁看着。
时间不早了,围观的人渐渐散去。我也开始返航,向家开步走。

第二天,再次经过那地方。人不在,丝网正享受着阳光的照耀。打完鱼后,晒网还是需要的。

这是扳鱼的老手

水中的鱼(穿条鱼),摄于蠡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