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心石面(展览)

标签:
杂谈篆刻 |
分类: 生活类 |
《云心石面——上海博物馆、无锡博物院藏明清文人篆刻特展》,应该是我在无锡博物院参观过的最用心布置的展览。
好久以前,无锡博物院就开始布置展厅了。今天志愿服务休息时,拐到旁边的临展厅参观。
原先普通的大门,重新装了一个门楼。从打开的大门,可以看见里面影壁上写着“云心石面”四个字。这四个字应该来自汪关所刻印章“云心石面且衣冠”。明袁宏道诗中曾云:溪雨松风聊簿领,云心石面且衣冠。
整个展览包括:印宗秦汉——明代篆刻艺术;印中有我——清前期篆刻艺术;印从书出——邓派篆刻艺术;印从刀出——浙派篆刻艺术;印外求印——晚清篆刻艺术。
整个展室灯光柔和恰到好处,设置了斜放的镜子,让大家能看清楚印章上的文字。只可惜是个门外汉,无法领略那些篆刻的美。只是看着有感觉,就多看几眼。好在这个展览一直要持续到明年二月份,还能多熏陶几次。
博物院还为展出还印制了精美的宣传册。前言部分对本次展览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读后对印章的历史有所了解。摘录其中的部分:
中国古代玺印的出现,可以上溯至商代。印者,信也,印章的主要功能就是示信,随着佩印风气的形成,古语印、肖形印等彰显审美功能的多种印式逐渐盛行。唐宋元时期文人用印功能扩大,渐成体系,但中国印章出现新的发展方向。明代中叶以后,石章应用渐盛,便利了文人独立完成创作,篆刻成为了新的艺术样式。
文人寄情金石,使篆刻逐渐脱离实用功能,重在抒情写意,向着艺术化方向发展。以文彭为代表的文人群体推动风气,一时风从者众,继而衍为流派。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布展的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