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的花絮

标签:
育儿暑期班物理 |
分类: 初中——奋进的道路 |
加微信
某日晚上,小马问我是否有暑假班物理老师的电话号码。我告诉他没有。小马拿了我的手机走进自己的房间,过了一会儿,他将手机还给了我:“物理老师的微信已经加了。”不一会儿,微信显示“初二物理31班家长群”将我拉了进去。小马向我介绍,加微信是老师的要求,这样沟通起来比较方便。这老师考虑得挺周到的。
我问小马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微信加老师,他表示老师是要与家长沟通联系,不是学生。
交作业
加了微信好友,小马给老师发了第一次的实践作业。他传给老师的是两张照片——两个泡沫塑料盒。我也不清楚小马葫芦里卖了什么药。
不一会儿,小马物理老师传来信息:物体比较特殊,我这边看不出什么现象,请你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小马:在纸盒上有一层小冰晶,都是颜色浅的。
物理老师:好的,能看到就可以了。
第二天,老师又布置了新的实践作业:今天学习了光的色彩,课后的实践作业是让同学们借助放大镜(或是小水滴)观察开着的电视屏幕,看看屏幕上有哪些彩色的光带。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手机拍下发送给我,并描述现象。
小马像福尔摩斯一样握着放大镜仔细观察电视屏幕,稍后将拍好的照片传给了老师,并附上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有一个一个小点。
考试反馈
物理老师抓得很紧,试卷刚刚批好,他就在微信群中通报考试的情况:填空的最后一题,对于手帕没有被点燃,不少同学受我们学习的“纸锅烧水”的影响,只是简单的理解为:温度没有达到手帕的燃点。而忽略了酒精里的水在酒精燃烧时汽化吸热这一事实,当然也可能有部分同学对医用酒精的成分不是很了解。
我问了老师,小马这一题也错了。小马确实不知道医用酒精中只包含70%的酒精,其余的都是水。
对此深有感触:学好物理,课内课外都要关注,书本实践都要抓。并在与老师交流时将自己的感受传给了他。
老师提到了你
中午接小马回家,他告诉我:“今天物理课上,老师提到了你。”
这是很难得的,我问小马是怎么回事。
小马说:“当时,老师对我们讲有个家长说的好,学好物理,课内课外都要关注,书本实践都要抓。老师讲到这里,查看了一下自己的手机,然后说这是陈济韬的家长说的……”
作为家长,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也是挺高兴的。
脑残的答案
考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小明想起这样一件事,他们在学习熔化时,也用冰块做了这样的实验,但那次做实验时,测量冰熔化时的温度不是0℃,请你分析造成冰的熔化温度不是0℃的原因是什么?
考试时小马是这样答题的:温度计有偏差。
事后小马责:我怎么会写出这样脑残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