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小马将作业记载表交到我手上。这是例行公事,学生完成作业后家长签字确认。公事自然公办,我熟门熟路地在签字处写上自己的大名,同时扫了一下当天的作业内容。众多的作业有一项是熟读课文《姥姥的剪纸》。
《姥姥的剪纸》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但文中有好多词语的读音是很容易读错的,如“薅草”的“薅”,“无可挑剔”的“剔”,“择菜”的“择”和“生肖”的“肖”。我知道小马对于熟读课文这类作业常常是马虎应对的,草草读过一遍就算完事的。《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多,需要督促他一下。
提出让小马将课文读一遍,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很快拿来了书。小马很争气,这次读书基本达到了预习的要求,唯一有错的就是将那“剔”字读错了,应该读第一声,他却习惯性地读成了第四声。
我给小马指出这“剔”字读错了,他很固执,一口坚持自己的读音是正确的。为了给小马一个教训,我从放在桌上的二百元中抽出一张对他说:“要不我们打个赌?”或许面额太大了,小马迟疑了一下:“换一张吧,换成绿色的。”两个人达成一致,便去寻找正确答案。小马提出用电脑查,但一想用的是拼音输入法,无法确定声调。最终小马还是乖乖的去查词典了。
最终的结果大家一定都知道了,小马损失了50元钱。
花50元钱确认一个字的读音,不知小马是否认为值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