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

标签:
育儿邮票讲义 |
分类: 学习类 |
老师安排的任务:了解邮票,设计邮票。
这任务小马是无法完成的,担子落在了大马身上。
幸好有网络帮忙,搞起来还算难。
为小马编了一份有关邮票的讲义。
邮票
邮票是什么东西?
邮票ABC
铭记
铭记用来表示邮票的发行国家与机构。1874年,邮政联盟规定各国邮票都必须印上国名;1889年修订的《万国邮政公约》又明确规定应当用拉丁文来标记国名,但目前该规定没有被严格执行。目前世界各国的邮票铭记主要是采用文字标注,这通常是国名或国名加邮政字样,有的还加注英文。以中国邮票为例,采用的是中国邮政加CHINA铭记。
造型
邮票最早的造型是长方形,直立比横放要普遍。长方形邮票可以非常美观的放置在方连里。长方形的特殊形式—正方形的邮票比较少见。匈牙利就很喜欢发行漂亮的正方形邮票。除了四角邮票外,早期的一些邮票还呈现出三角形。其中最有名的是英国殖民地好望角发行的一套三角形邮票。
到了今天制齿则成为了针对邮票边缘最受欢迎的加工方法,这种方法也成就了邮票这种独一无二的外形样式。邮票边缘的齿其实是邮票打孔的摩登样式。开始的时候邮票的边缘不会怎么被加工。没有齿,使用者需要用剪刀方能从邮票方格分离出来。而英国人亨利·亚瑟尔(Henry·Archer)则打算改善这种情况。他首先应用了一种穿孔机,里面有着细小的刀排,人们能用它在两张邮票之间作出等距切口。世界上第一张以这种方法制出的邮票出现于1848年。
邮票的背面会涂胶,之后只要湿润其表面就会产生粘性,可以粘贴到信封表面。时至今天邮票会在印刷之前就用机器上胶。但早期却是先印后胶的,而且在相应的机器出现之前,涂胶是手工用刷子完成的。胶的主要成分是塑料,例如聚乙烯醇(PVA),是一种碳多聚物。后来则是动物粘着剂,也见植物粘着剂 ,如糊精或阿拉伯胶。一些邮局则开始应用带粘性的塑料薄膜。大部分使用者使用舌头湿润涂胶层,因此很多邮局想办法使邮票带“味”。例如德邮在 1955年到1956年测试了带薄荷味的涂胶材料。在集邮者收集邮票时,需要将背胶洗掉,才能夹在邮票册中。
邮票的纸是特制的,要符合技术上的要求,它们既要对防伪识别起作用,又要张张如一(在战争期间就很难做到),所以价格昂贵。
现今的邮票使用的纸会发光。荧光,磷光和邮票的这种光效增益的性质是不一样的。邮票的这种发光性质一方面可防伪,另一方面自动盖戳机要靠它来识别戳印位置。德国每天需要25吨邮票用纸。
很多其它的国家则使用木或布料制邮票。
很多国家借用邮票宣传自己。邮票的内容 从早期君主元首肖像到现在的多元化内容,如文化,植物,技术,运动,建筑,艺术,名人和盛事。
世界各国的邮票发行与设计工作都是极为严密的。1999年12月7日,中国国家邮政总局成立了第一届邮票选题咨询委员会,负责邮票的选题论证。在德国邮票是由德国财政局与一个名为“德国邮政艺术组”(Deutsche Post AG)的计划顾问团合作发行。邮票设计者需要将设计图放大六倍,以显示其所有细节。邮票的设计也不是毫无禁忌的,在美国就规定不得为宗教人士发行纪念邮票,总统只有在去世后才能在其生日发行纪念邮票。
邮票的设计不属于官方作品,故受到版权的保护。该版权属于邮票发行的邮政局。但是临摹邮票内容却是可以的。如果临摹行为不涉及邮票全貌,而是明显抄袭其中的局部,是触及版权法的。
中国最早的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