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葡萄酒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中葡股份调研之三)
(2011-10-02 23:53:15)
标签:
转载 |
一、世界葡萄酒产业概况
葡萄栽培总面积792万公顷,葡萄总产量6592万吨,80%酿酒,11%鲜食, 9% 制干、制汁/醋,葡萄酒年产量2800余万吨,年总产值达数千亿美元,世界人均年葡萄酒消费量4.5升。
二、中国葡萄酒产业概况
葡萄栽培总面积628万亩(酿酒葡萄80余万亩),葡萄总产量627万吨 75%鲜食,15%酿酒, 10% 制干、制汁/醋
2007年葡萄酒产量66.51万吨,增长37.05%;工业总产值148.98亿元,增长22.75%;销售产值146.81亿元,增长22.05%。人均年葡萄酒消费量0.51升,年增长速度15%左右。
酿酒葡萄种植概况酿酒葡萄面积持续发展,目前总面积达到80万亩,占全国葡萄总面积的12.7%。酿酒葡萄品种以红葡萄品种为主,约占80%;白葡萄品种约占20%。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栽培面积已超过30万亩,是中国第一主栽品种,其次是蛇龙珠、美乐、霞多丽、贵人香、品丽珠、西拉、黑比诺等。
葡萄酒生产概况
葡萄酒生产分布于26个省、市、自治区,产量居前五位的为山东、河北、天津、吉林、河南,占全国总产量的87.44%;葡萄酒生产企业约500家,张裕、长城、王朝和威龙四个品牌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1.87%。
葡萄酒进出口情况
2007年出口葡萄酒0.91万千升,增长143.71%。2007年进口葡萄酒14.74万千升,增长28.58%;2升以下包装的4.23万千升,增长109.29%;2升以上包装的10.51万千升,增长11.30%。
三、中国葡萄酒产区分布及特点
典型大陆季风型气候,完全不同于地中海式海洋性气候,亚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可满足各种方向的葡萄生产,但有别于欧美等葡萄产业发达国。
葡萄总面积:59.1 万亩。
酿酒葡萄面积:6 万亩。
酿酒葡萄品种:山葡萄及其杂种。
产酒量: 3.26 万吨。
酒种:山葡萄酒、冰酒。
1、东北产区
气候类型:寒冷半湿润/湿润气候
活动积温:2567~2779 ℃
降水:300~1000mm
土质:黑钙土
特点:气候冷凉、冬季严寒需重度埋土防寒,活动积温不足、生育期短,只能栽培早、中熟品种。
2、昌黎产区
葡萄总面积: 30 万亩
酿酒葡萄面积: 10 万亩酿酒
葡萄品种:赤霞珠、美乐、霞多丽
产酒量: 7 万吨
酒种:干红、干白
气候类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有效积温:2160 ℃左右日照:2600~2800 小时
降水:500~800 mm
土质:砾石和沙质地
特点:需要埋土栽培,适合中晚熟酿酒葡萄。
3.天津产区
葡萄总面积:7.8 万亩
酿酒葡萄面积: 6 万亩
酿酒葡萄品种:玫瑰香、赤霞珠、美乐
产酒量: 5 万吨
酒种:干红、干白气候
类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有效积温:2000~3000℃
降水:500~600 mm
土质:稍粘重的滨海盐碱土壤
特点:滨海气候和滨海盐碱土壤矿质丰富有利于香气形成和其它风味物质的形成。
4、怀涿盆地产区
葡萄总面积: 25 万亩
酿酒葡萄面积: 7 万亩
酿酒葡萄品种:龙眼、赤霞珠 、霞多丽
产酒量: 5 万吨
酒种:干红、干白
气候类型:干燥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活动积温: 3500 ℃左右
日照: 2900-2800小时
降水:<400 mm
土质:河川沙壤土
特点:光照充足,热量适中,昼夜温差大,夏季凉爽,气候干燥,雨量偏少,多丘陵山地,是酿酒葡萄的优良产区之一。
5、胶东半岛产区
葡萄总面积:63.5 万亩
酿酒葡萄面积: 25 万亩
酿酒葡萄品种:霞多丽 赤霞珠、蛇龙珠
产酒量: 23 万吨
酒种:干红、干白
气候类型:渤海湾半湿润/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
活动积温:>4000 ℃
日照: 2852小时
降水:500~700 mm
特点:由于受海洋的影响,与同纬度的内陆相比,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需埋土。各地的小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差异较大。
6、黄河故道产区
葡萄总面积:37.5 万亩
酿酒葡萄面积: 4 万亩
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
产酒量: 3 万吨
酒种:干红
气候类型: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活动积温:4000~5000℃
降水:600~900 mm
特点:欧美杂种及部分欧亚种品种的适宜栽培区,冬季无需埋土防寒。
7、黄土高原产区
葡萄总面积: 37 万亩
酿酒葡萄面积: 2 万亩
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
产酒量: 0.85 万吨
酒种:干红
气候类型:暖温带和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气候
活动积温:3000~4500℃
降水:300~700mm
特点: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生产佐餐葡萄酒及发展晚熟耐贮运品种的适宜产区。
8、贺兰山东麓产区
葡萄总面积: 13.2 万亩
酿酒葡萄面积: 8 万亩
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蛇龙珠 美 乐、西拉、霞多丽
产酒量: 4 万吨
酒种:干红、干白
气候类型:温带半干旱气候
活动积温:3100~3500℃
日照:3000~3200 小时
降水:150~200 mm
土质:沙砾结合型土质
特点:土壤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干燥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我国优质产区之一。
9、河西走廊产区
葡萄总面积:13.4 万亩
酿酒葡萄面积: 5 万亩
酿酒葡萄品种:蛇龙珠、赤霞珠 黑比诺、美乐
产酒量: 2 万吨
酒种:干红、干白、甜酒、冰酒
气候类型:大陆性干旱气候
活动积温:3000~3400℃
日照:2730~3030 小时
降水:<200mm
特点:土质:沙质土 葡葡成熟充分、糖酸适中、无病虫害,特色突出。
10、新疆产区
葡萄总面积:155.8 万亩
酿酒葡萄面积: 25 万亩
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品丽珠、霞多丽、贵人香
产酒量:10 万吨
酒种:干红、干白、甜酒气候类型:温带干旱 /半干旱区
活动积温:3500~5000 ℃
降水:50~300 mm
土质:砾质土、沙壤土、壤质土
特点:南、北疆纬度及海拔高度上的巨大差异,欧亚种各品种群的品种和用于各类加工用途的品种在新疆都可以找到生态适宜区。
11、西南产区
葡萄总面积: 28.8 万亩
酿酒葡萄面积:3 万亩
酿酒葡萄品种:玫瑰蜜、美乐 赤霞珠、毛葡萄
产酒量: 2 万吨
酒种:干红、野生葡萄酒
气候类型: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
活动积温:3000~5000 ℃
降水:500~800 mm
特点:气候垂直分布,夏季无酷热冬无严寒,无须埋土防寒,适宜栽培欧美杂种及欧亚种品种。
四、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趋势与目标
世界葡萄酒产业发展趋势:葡萄种植总面积趋于稳定,葡萄酒产量缓慢上升,消费量将持续增长;世界葡萄酒市场供大于求状况仍将持续;新世界葡萄酒生产和消费量增长强劲;葡萄酒消费和生产逐渐趋于优质化、高端化;亚洲将成为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
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趋势:葡萄酒市场需求与产量进一步扩大;预计2010年产量达80万吨,占饮料酒比例升至2%。萄酒质量稳步提高,产品向高端化发展;高档酒将占到50%,中档酒占到40%,而低档酒只占10%。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酒种多样化;干白、甜型葡萄酒、桃红比例升高;酒庄休闲旅游业发展;进口葡萄酒量增长迅速;国内葡萄酒企业将面临更多国际竞争。
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目标:不断提高国产葡萄酒的综合品质;尽快消除同质化现象,表现中国葡萄酒典型、独特的风格;进一步完善葡萄酒产品结构,满足葡萄酒消费市场的个性需求;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特别是可执行的法规标准的建立。
五、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关键保证措施
1. 充分表现各产区生态特点的典型风格品种、酒种区域化布局;优良苗木繁育保障;适宜栽培模式补充;;生产管理技术调控;生产目标:生产风味品质优良、成熟质量均一、;典型风格的优质酿酒原料。
2. 利用资源优势和独特生态条件选育优良酿酒葡萄品种选育目标:优良品质是关键,产区生态的适应性是保证选育方法:长远目标是杂交育种;近期目标是营养系选种。
3. 产业链有机衔接,避免生产盲目性原料生产目标是优质葡萄酒;不同葡萄酒生产需求的原料品质各异;原料基地和生产企业有机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抛弃产前、产中、产后观念;走出种植决定产品质量的误区;树立整体产业链的理念。
4. 酿造工艺技术的集成组装生产个性鲜明的优质葡萄酒;树立一个“天、地、人合一”的酿造理念;生态条件变化、原料品质不同,酿造技术必须调整通过集成组装不同工艺方法,“减少、增加、滞留、扩展”原料的潜在质量,使产品生产工艺可知、可控、可重复。
5. 产品市场营销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特点:理智、时尚、保健市场状况:文化普及不够、市场竞争国际化、需求量快速上升、产品同质化措施:借鉴相关经验,正确引导健康、高雅消费;采用文化渗透、扩展产业、宣传个性风格、培育固定消费群体。
6. 科技体系建设产业相关理论的突破;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熟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产品品质监管和真伪识别体系研发。
7. 政策法规建立国家标准制订、执行;地理标志产品监管;质量分级体系探讨;庄园产品的规范;经营诚信理念的树立;生产过程监控。
8. 相关产业技术储备与产业化推广酵母、乳酸菌、酶制剂等辅料的研发;葡萄园机械化设施、设备的研制;高效、安全、环保的病虫害防控体系建立;葡萄酒酿造设备的研发生产。
附小知识:葡萄酒与二氧化硫(O2)pt
尽管SO2对葡萄酒的酿制有很大作用,但是不可忽略的一点是,SO2含量过高时会使葡萄酒产生如腐蛋般的难闻气味,人体饮用后会引起急性中毒,严重的还可能引起肺水肿、室息、昏迷。因此,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含量一直属于葡萄酒检测中要产格监控的检测项目。
法国葡萄酒种类知识
婚宴葡萄美酒方案
从香槟开始
法国文豪巴尔扎克说:“轰轰烈烈的爱情,从香槟开始,在花茶中结束。”婚宴不也如此?充满欢乐,充满喜悦,总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娇客,当属香槟。每遇有快事,诸如生日、周年庆典、赛事夺冠、下水典礼,若少了香槟的助兴,总似有某种未尽之缺憾。特别是在婚礼上,若能以香槟作为“开场秀”,实在是喜上加喜,让那缀满无数小星星且发出啐啐细语的气泡(以香槟杯靠近耳朵,可听到气泡声,仿佛小精灵的吵杂声),绽放低吟的结婚交响乐,岂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众所周知,在适当的时机,酒具有催化感情的作用,让人的情绪舒缓,说话的意愿也提高不少,香槟身为起泡酒一族的佼佼者,溶入香槟的二氧化碳会加速酒精在血液中的循环,酒精作用胜于其它无气泡的酒款,因此可迅速的达到这个目的。蓬皮杜侯爵夫人曾说“香槟是唯一能够让女人在酒后美丽的酒”,还有人如此形容香槟:当女人喝下香槟后,不化妆也能增添美丽,显露漂亮之欢颜。当然,饮用过量失态者例外。无论西式婚宴还是中式婚宴,香槟都是一款极佳的开胃酒,还兼具着迎宾的功能,可在正式婚宴前,先行提供给参加喜宴的宾客。如果觉得香槟过于昂贵,一般的起泡酒也可以,同样皆大欢喜。
西式婚宴
西式婚宴,常见的不外乎自助餐形式;当然套餐的形式也有,但比较少见。西式婚宴的酒食搭配比较容易上手,白葡萄酒、红葡萄酒各一款,若能再加一款桃红葡萄酒酒,应该是个不错的组合。按照一般的规律,白葡萄酒可配海鲜,红葡萄酒可配红肉(当然也有倒着配的),而桃红葡萄酒兼具两者的特色,既可配海鲜,亦可配红肉。红葡萄酒可选口感略重的酒款,如法国的波尔多产区(Bordeaux)吉利庄园(Gennequin)红酒。白葡萄酒可选择略带酸度或中性之酒款,如法国苏岱产区(Sauternes)嘉美蓉堡(Cameron)贵腐白葡萄酒。至于桃红葡萄酒,常见的有法国的普罗旺斯桃红酒,都是颇为适合的选项。
中式婚宴
中式婚宴是国人最常采行的方式,圆形大桌,十人上座,玻璃材质的转盘中间转。然后,依照习惯,劈头就是几个冷拼盘。无论是台湾菜、上海菜、广东菜、江浙菜,出满12道美味佳肴,大家酒足饭饱,杯盘狼藉,功德圆满,从此王子与公主开始了快乐幸福的生活。当我们思量搭配的葡萄酒时,有些所谓有头有脸的人物,尽朝“昂贵就是高贵”的逻辑推断,于是法国五大酒庄的葡萄酒全部出笼。说实在的,若我能参加这样的喜宴,一定会准备一瓶既平价又没特色的葡萄酒,然后“调包”。
理由是,以中式料理的口味而言,调料、酱料入菜的情形比比皆是,鸡鸭鱼肉一齐上,汤汤水水布满一桌。因此,佳肴与美酒的搭配,无法像西餐布局那样的一菜一酒地进行配对,搭配难度高过西式料理。根据经验,质地佳、口感柔顺或太具特色的葡萄酒,是无法搭配一整桌的中式餐食,实在是一种浪费。
餐酒搭配的基本原则很简单:口味重的食物搭配口感重的葡萄酒,口味轻的食物搭配口感轻的葡萄酒。假如婚宴中只有一款葡萄酒提供给嘉宾,不妨以口感稍重的红葡萄酒为宜(比如法国南部地区的太阳王庄园(Le Roi Soleil)红酒);假如能考虑再上一款白葡萄酒(有些人不喜欢红酒),不妨首选温热气候区(如波尔多流金庄园Eclat D`or)的白葡萄酒。这些酒款的价格都很令人满意!婚宴的配酒,如果只顾着面子,可能就会失去“里子”,如何衡量,端视个人的喜好与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