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淳化阁帖兰州肃府本残本书法艺术中华文化 |
分类: 历代碑帖 |
现存帖石目录
单一(卷四)
历代名臣法帖第四 徐峤之《春首帖》八行;陆柬之《得告帖》四行;薄绍之《回换帖》六行
单二(卷一)
历代帝王法帖第一 前有“甲二”卷版标号 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二行;东晋康帝司马岳《陆女帖》二行;东晋哀帝司马丕《中书帖》四行;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庆赐帖》六行;东晋文孝王司马道子《异暑帖》三行;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谯王帖》(仅存首行)
单三(残石两块:卷三、卷四)
一、历代名臣法帖第三 孔琳之(原作孔琳)《日月帖》(自“盛比”行起,仅存后五行);王僧虔《刘伯宠帖》(存前八行,至“乃更”止) 二、历代名臣法帖第四 李邕《晴热帖》(自“不示之”行起,存其后六行);褚庭诲《辞奉帖》(存前四行)
单四(卷八)
法帖第八(王羲之书三) 《阮公帖》(缺前二行,存后五行)、《家月末帖》二行、《蒸湿帖》四行、《不得西问帖》一行、《丘令帖》四行、《谢生东旋帖》六行、《飞白帖》三行、《遣书帖》(存前三行)
东一(卷三)
历代名臣法帖第三: 前有“三四”卷版标号 王凝之《八月帖》(存二行);索靖《载妖帖》八行、《七月帖》四行;刘穆之《家弊帖》六行;王劭书标题一行。
东二(卷三)
历代名臣法帖第三: 上有“丙一”卷版标号 庾亮《书箱帖》(原作庾元亮)五行;庾翼《故吏帖》、《季春帖》五行;沈嘉《十二月帖》(原作沈嘉长)四行;杜预《十一月帖》五行、《亲故帖》仅存起首第一行)
东三(卷五)
诸家古法帖第五: 上有“戊四”卷版标号 智果《评书帖》(第六行“举体”起,至三十六行“扶风”止)
东四(卷四)
历代名臣法帖第四: 欧阳询《比年帖》(自“岂能”行起,存最后二行)、《脚气帖》三行 柳公权《圣慈帖》五行、《伏审帖》十行、《荣示帖》六行、《十六日帖》二行、《辱问帖》(仅存第一行) 后有“四六”卷版标号
东五(卷五)
诸家古法帖第五: 右侧中部有“五二”卷版标号 宋儋《接拜帖》二十一行;卫铄《急就帖》八行;古法帖《贤弟帖》(仅存首行)
东六(卷一)
历代帝王法帖第一: 上有“甲九”卷版标号 唐太宗李世民《数年帖》(自“燋金”行起)存六行,《东都帖》四行; 唐高宗李治《无事帖》六行、《文瓘帖》二行、《钱事帖》一行、《六尚书帖》四行、《昨日帖》二行、《玄堂帖》(存前六行,至“知此”行止)
东七(卷八)
法帖第八(王羲之书三): 《遣书帖》(自“一日”行起,存四行,后有银锭纹)(见图十三)、《采菊帖》五行、《增慨帖》四行、《由为帖》一行、《月半哀感帖》四行、《独坐帖》四行、《安西帖》六行、《黄甘帖》(存起首二行)
东八(卷六)
法帖第六(王羲之书一) 《又不能帖》(仅存二行,缺前四行)、《疾不退帖》五行、《儿女帖》五行、《彼土帖》十一行、《谯周帖》四行、《夫人帖》三行、《蔡家帖》(仅存首行)
东九(残石两块:卷六、卷十)
一、法帖第六(王羲之书一) 前有卷首标题 《适得书帖》五行、《知欲帖》三行(左上残损)、《差凉帖》(仅存首行,上损) 二、倒石,法帖第十(晋王献之二) 《极热帖》八行、《冠军帖》三行、《服油帖》(存前三行) 其后附正刻数行。
东十(卷三)
历代名臣法帖第三: 上有“丙二”卷版标号 杜预《亲故帖》(缺首行,存后三行);王循《七月帖》五行;刘超《如命帖》三行;谢璠伯《江东帖》四行;王徽之《得信帖》七行;谢庄《昨还帖》仅存前一行
东十一(残石两块:卷九、卷二)
一、法帖第九(晋王献之一) 《授衣帖》(自第六行“日忧驰”行起,存后七行) 《奉别帖》(存前十行,缺末行三字) 二、历代名臣法帖第二 王导《省示帖》七行残字
东十二(卷一)
历代帝王法帖第一 下有“一二”卷版标号,上有“甲三”卷版标号 宋明帝刘彧《郑修容帖》(存末二行);齐高帝萧道成《破帖》四行;梁武帝萧衍《数朝帖》五行;梁高帝《众军帖》五行;梁简文帝萧纲《康司马帖》四行;唐太宗李世民《江叔帖》(仅存前二行)
东十三(残石两块:卷六、卷十)
一、法帖第六(王羲之书一) 《日月帖》(自“瞻廓”行起,存三行)、《兄灵柩帖》七行、《省别帖》(仅存一行半) 二、法帖第十(晋王献之二) 《夜眠帖》四行、《嫂等帖》(存前九行,至“骆驿”行止)
东十四(残石两块:卷六、卷九)
一、法帖第六(王羲之书一) 《侍中帖》(缺首行,存后二行)、《敬豫帖》二行(上有横刻“巳十三”卷版标号)、《清和帖》五行(左下截残损)、《追寻帖》(仅存“追寻伤”三字) 二、法帖第九(晋王献之一): 《相过帖》(缺前四行,自第五行“尽此”起,存七行(上有横刻“壬一”卷版标号)、《诸舍帖》二行、《永嘉帖》四行、《鹅还帖》五行、《诸女帖》(仅存首行)
东十五(残石两块,卷二、卷八)
一、历代名臣法帖第二: 张华《得书帖》四行、桓温《大事帖》六行 二、法帖第八(王羲之书三): 《黄甘帖》(仅残存二字)、《尊夫人帖》(存三行,右上角残损)、《日五期帖》四行、《先生帖》二行、《雨快帖》(仅存前二行)
东十六(卷一)
历代帝王法帖第一: 唐高宗李治《玄堂帖》(仅存最末一行)、《遣弘帖》六行;陈叔慎《梅发帖》六行;陈伯智《热甚帖》三行、《寒严帖》四行
东十七(卷十)
法帖第十(晋王献之二): 《嫂等帖》(自“慰吾”行起,存五行,上有“十卷九”卷版标号字样)、《鄱阳帖》八行、《鹅群帖》八行、《敬祖帖》(仅存首行)
东十八(卷五)
前有卷首标题刻款 诸家古法帖第五: 上有“戊一”卷版标号 苍颉《戊己帖》四行;夏禹《出令帖》二行;孔丘《延陵帖》二行;史籀《射州帖》二行;李斯《田畴帖》四行;程邈《天清帖》五行
东十九(卷二)
历代名臣法帖第二: 钟繇《长风帖》(前缺二行,自“居处”行起,存七行);皇象《文武帖》六行、《顽闇帖》九行;张华书标题一行
东二十(卷二)
历代名臣法帖第二: 郗鉴《灾祸帖》(仅存后二行);郗愔《九月帖》五行、《廿四日帖》二行、《远近帖》三行、《想亲帖》四行;郗超书标题一行
东二十一(残石两块:卷七、卷一)
一、法帖第七(王羲之书二) 有卷首标题刻款 《秋月帖》(存五行,最末行缺)、《桓公帖》残存八行、《谢光禄帖》残存首行 (有银锭纹一) 二、历代帝王法帖第一 晋元帝司马睿《安军帖》三行、《中秋帖》五行 东晋明帝司马绍书标题一行
西一(倒石,卷三)
历代名臣法帖第三 山涛《侍中帖》八行;卞壶《文墨帖》六行;谢发《晋安帖》六行;王昙首(原作王昙)《服散帖》(存前四行) 后有“三九”卷版标号
西二(倒石,卷三)
历代名臣法帖第三 谢庄《昨还帖》三行;司马攸《望近帖》四行;刘瓌之《感闰帖》四行;王坦之《谢郎帖》四行;王涣之《二嫂帖》八行;王操之《婢书帖》;王凝之《八月帖》
西三(卷三)
历代名臣法帖第三 有“三五”卷版标号 王劭《夏节帖》五行;纪瞻《昨信帖》四行;王《静媛帖》六行;张翼《节过帖》三行;陆云《春节帖》五行;王邃《张丞帖》三行;王恬书标题一行
西四(倒石,卷五)
诸家古法帖第五: 何氏《去留帖》五行;蔡琰《我生帖》二行; 古法帖《敬祖帖》五行、《鄱阳帖》八行、《度德帖》五行、《亮曰帖》(仅存首行)
西五(卷四)
历代名臣法帖第四: 前有“四四”、上有“丁四”卷版标号 褚遂良《家侄帖》(存后七行); 虞世南《大运帖》五行、《去月帖》六行、《贤兄帖》八行、《疲朽帖》
西六(卷一)
历代帝王法帖第一: 有“一五”、“甲六”卷版标号 唐太宗李世民《枇杷帖》九行、《辱书帖》十一行、《比者帖》(存九行,缺末行)
西七(卷八)
法帖第八(王羲之书三): 《雨快帖》(存五行,缺前二行)、《长史帖》二行、《得凉帖》五行、《此郡帖》八行 卷尾刻有淳化三年款,其后余石尚多。
西八(卷九)
法帖第九(晋王献之一): 《余杭帖》(存五行,缺首行)、《节过帖》八行、《愿余帖》七行、《夏节帖》七行、《思恋无往帖》(仅存前三行)
西九(倒石,卷七)
法帖第七(王羲之书二): 《离不帖》三行、《清晏帖》四行、《朱处仁帖》三行、《吾服食帖》二行、《爱为帖》一行、《盐井帖》三行、《七十帖》(仅存前三行)
西十(倒石,卷一)
历代帝王法帖第一: 上有“甲七”卷版标号 唐太宗李世民《昨日帖》三行、《三五日帖》三行、《雅州帖》四行、《道宗帖》二行、《所疾帖》一行、《北边帖》二行、《八柱帖》八行,《气发帖》(仅存前二行)
西十一(残石两块:卷二、卷九)
一:历代名臣法帖第二 张芝《八月帖》(仅存最末三行,右上截残损)、崔瑗《贤女帖》四行(右下截残损) 二:倒石,法帖第九(晋王献之一) 《不谓帖》(自“自胜”行起,存四行)、《阮新妇帖》三行、《奉对帖》九行(尾残损)
西十二(倒石,卷五)
诸家古法帖第五: 古法帖《亮曰帖》(仅缺首行,存七行);怀素《右军帖》七行;张旭《晚复帖》四行、《十五日帖》三行 后有“五七”卷版标号
西十三(残石两块:卷十、卷七)
一:法帖第十(晋王献之二) 《知铁石帖》仅存最末一行、《玄度何来帖》八行 二:法帖第七(王羲之书二): 《还来帖》存最末一行、《雪候帖》三行、《知远帖》三行、《荀侯帖》五行
西十四(残石两块:卷九、卷六)
一:倒石,法帖第九(晋王献之一) 《涧松诗》四行(右上角损)、《仲宗帖》二行、《黄门帖》三行、《外甥帖》二行、《思恋帖》三行、《冠军帖》三行、《可必不帖》(仅存前二行) 二:正石不倒,法帖第六(王羲之书一) 《昨得帖》二行(下截残损)、《不快帖》四行(下截残损)、《小佳帖》(仅存首行)
西十五(残石两块:卷六、卷二)
一:倒石,卷六王羲之《二谢帖》仅存五字,卷尾刻有淳化三年款。 二:历代名臣法帖第二(此石漫漶不清) 钟繇《白骑帖》四行、《常患帖》二行、《雪寒帖》四行、《长风帖》(仅存前二行)
西十六(卷五,倒石)
诸家古法帖第五: 前有“五五”卷版标号 智果《评书帖》(自“羲及隶篆”行起,存十三行)、何氏《投老帖》十三行 后有“五五”卷版标号
西十七(卷七)
法帖第七(王羲之书二) 《长素帖》(缺首行,“得敬豫”行起)存二行、《知念帖》六行、《长风帖》三行、《谢生帖》三行、《初月帖》四行、《时事帖》七行
西十八(卷二,倒石)
历代名臣法帖第二: 有卷首标题 张芝《冠军帖》存十九行,“不见奴”行后缺
西十九(卷五)
首行有“五三”卷版标号,上端有“戊三”标号 诸家古法帖第五: 古法帖《贤弟帖》(缺首行,自“之伤”起)存七行,隋朝法帖《慧则帖》八行 智果《评书帖》(存起首五行)
西二十(卷二)
历代名臣法帖第二: 前有“二九”卷版标号 王珉《此年帖》(自“少忧”起)存二行、《十八日帖》二行、《嫂何如帖》四行、《欲出帖》七行;王珣《三月帖》四行;王廙《廿四日帖》(残存首行)
西二十一(卷十)
法帖第十(晋王献之二) 《铁石帖》(自“寒不适”行起,存八行)、《知铁石帖》五行) 后有卷版标号“十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