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钞",还是"诗抄"?

(2008-09-13 16:34:38)
标签:

文化

                                       郝铭鉴

    

    汶川地震,举国同悲。诗歌,成了有效的情感载体。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诗歌不胫而走,融入了民族的记忆深处。在这期间,出版部门以极大的热忱,推出了一批诗歌选本。细心的读者发现,这些诗歌选本的名称中,有的用了诗钞,有的用了诗抄。于是有人发问:诗钞诗抄是一回事吗?本文想尝试回答这一问题。
  
  钞,《说文》的解释是:叉取也,从金,少声。”“字加上一点:代表人的右手,一点强调是手指部位,无疑这是一个指事字。所谓叉取,按照段玉裁在《说文》注释中的说法,就是手指突入其间而取之,有点近似于捞。
  
  叉取本是手的一种动作。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是人会制造和利用工具。当人们造出了匙、叉之类的工具之后,叉取往往是通过工具来完成的。的左边是个字,正点明了叉取和铁质工具之间的关系。又因匙、叉之类取物不多,故为声符。这就是字的构字理据。然而,叉取毕竟离不开手,所以在字问世不久,字又接踵亮相。这两个字一个是正体,一个是俗体。在汉字的发展历史上,这样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俗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的用字习惯和选择倾向。
  作为一种捞取的动作,是很形象的。它既能让人感受到力度,又能让人想象到过程。正因为此,后来便被用来比喻强取和劫夺。《广雅?释言》:钞,掠也。军队或盗匪入侵,称之为钞掠;搜检财物并加以没收,称之为钞家;从背后包围袭击,则称之为包钞。在古代典籍中,这些地方都是既可用,又可用,在表义上没有区别。
  
  还可以表示誊写、过录。这一引申出来的义项,依然和的本义有关。何谓钞写?就是从一个文本到另一个文本。如果这是偷窃别人的劳动成果,那就不是钞写,而是钞袭了,更能看出和强取的联系。在表达这一意思时,同样也是既可用,也可用。鲁迅在《<呐喊>自序》中,称自己曾在缢死过一个女人的老屋里钞古碑,他用的是字;陆游《题斋壁诗》出门行罢还无事,借得丹经手自抄,他用的是字:这里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作者选择的不同。
  
  或者用作动词,指誊写的行为;也可以用作名词,指誊写的成果。我国古代书名用字中,是一个常用字,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云麓漫钞》《小说旧闻钞》《北堂书钞》《清稗类钞》,等等。今天诗钞诗抄虽然都可以用,但见到的以诗钞居多。这可能和源远流长的用字习惯有关。
  
  以上所说,是从钞、抄的历史着眼的。本是个俗体字,但在现代汉语中,已取得了正体字的地位。而且,钞、抄已逐渐有了分工。抄本、抄写、抄袭、抄获、抄身、抄送……都应以字为规范用字。主要用于纸币。大钞是大面额的纸币,会钞即付帐。钞票原是清代大清宝钞户部官票的合称,如今可用来泛指钱。

                                                             来源:东方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李白“受骗”
后一篇:月到中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