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痴——陶瓷专家、书画家叶喆民访谈(下)
(2011-05-10 23:28:12)
标签:
彭城磁州窑绘高丽邯郸陶瓷文化 |
分类: 音画荧屏里 |
彭城,中华大地上的一个普通城镇,就是这里,曾吸引了海内外诸多惊叹的目光……
绵延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磁州窑”工匠在这片热土,一代又一代传递着智慧的火光,用黑白两色,勾勒出人生平淡而质朴的色彩,向世界捧出了自己火一样的热情……
今天,在新世纪的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时刻,“磁州窑”这朵民窑艺术的奇葩重又放射出了夺目的光辉!
在“磁州窑”和邯郸陶瓷的振兴和发展中,凝结了众多有识之士的智慧和汗水,这支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来自北京的叶氏家族……
瓷痴
——陶瓷专家、书画家叶喆民访谈(下)
关于叶姓陶瓷世家的家世,众说纷纭,这个家族和清王朝究竟有何渊源?和清王朝有什么样的恩爱情仇?使它成为一个扑朔迷离的历史迷案……
……这是我全家老一辈老两辈的照像,那个时候,像这位老人是我的祖父,这边是我的叔祖父,这是我的祖母,这是第二位祖母,这是叔祖母,后面站的是叶麟祥先生是我的叔父,这位是我的父亲,这是我的五叔,这是二伯父大伯父。我的祖父有四个孩子,……清未民初,中间坐的我的姑祖,姑祖不出嫁,所以坐在当中,我们满族习惯,不出嫁的女儿是一家之主,所以就连我的祖父都惧她三分,她作主,我们的习惯不出嫁的女的是家里最高贵的所以坐在当中……原来是镶黄旗,后来在乾隆时期,祖先、就是姑祖母那个时期,她得罪了乾隆,就降了旗了,降成向白旗了。(你们叶家和慈禧有关吗?)没关系,没有血统关系,跟乾隆皇后有血统关系,因为她得罪了乾隆皇帝,把我们的旗给降下来了。……
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病逝。当时,乾隆帝38岁。皇太后亲自为弘历选定33岁的娴贵妃乌喇那拉氏为继后。于乾隆十五年举行了册立皇后之礼。之后5年内,乌喇那拉氏连生了2男1女,比以前更为受宠。那么,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怎样得罪了乾隆皇帝?使得这位红极一时的中宫皇后失宠,使得乾隆帝死后也不愿与她同穴呢?这一谜团恐怕要永久成为历史了……
就在叶麟趾兄弟发现房山瓷土的1924年,也许是天意巧合,叶麟趾的长子、后来的陶瓷大家叶喆民出生了……
……我出生以后就在东城朝阳门的一个胡同里,现在已经拆了,都变成楼房,没有了,前几年还有,叫老君堂,在那里住了四十多年,我就在那成长。三个院子,有一个跨院,跨院(里)我父亲、叔父盖了一个小窑,拉风箱火,做实验用的,他们做实验用的那釉,那个版呀,就是这个釉这个版都排放好我还保存着不敢丢,我搬家都没有丢掉,有些作品都没有了,主要是做实验了,我们小学的时候跟着不是正式的学习,跟着去批呀,去帮着拉拉风箱着呀,这些都是常干的,……
叶喆民就读于北京大学文学院,后来师从于故宫博物院的陈万里、孙瀛洲二位先生,考察、鉴定博物馆藏瓷。
1977年,叶喆民在堆积如山的瓷片堆中偶然拣到了一块天青釉瓷片经过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成分分析,结果与故宫传世汝瓷的成分基本相同!自此,又一座消失近千年的宋代五大官窑之一的汝窑浮出水面。
(您发现了汝窑?)对,我的事就不值得在这里谈,但是有一点可以说的,这种思维方法是受我父亲书的影响的,怎么说,因为为什么别人找不到,他找得到,定窑就是在定州,定州就是在今天的定县,包括正定,就在那一带去找,想不到在曲阳县,曲阳县是在定县和邻县两个挨着,是在曲阳发现的,他主张认为古代的地理化分因为时代的变迁,有时候一个地方划到这儿一个地方划到那,这是很自然的,你不能说这个村现在在曲阳就跟过去没关系了,换句话说,它过去在定县,现在划到曲阳县你就不承认它了,他是这么个思想,就是打破线界,我因此也是根据这个想法无意中发现了汝窑,……1977后我和故宫的冯迁明同志我们两个人普查这个北方的这些个民窑,在这个地方找到一片汝窑的汝瓷片,后来带回去一看和故宫的一样,而且,请化验的单位就是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那么化验的成份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当时就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就是他不是汝州,不是现在的临汝,就是汝州市,不是那,好像文献没说它有,因此不承认,我当时因为没有条件发表文章,一拖,拖到85年,那时候我已经调到中央工艺美院教书去了,我就一再去考查,肯定它是汝窑的窑址,所以后来就发表一篇文章,……以后就被上海博物院看到,他们看到也不表态,就派人去找了好多瓷片,然后召开发布会呀,国际讨论会呀,说是上海博物院发现的汝窑……这事我也没有争过什么,后来被香港的一个学者叫做容湘,他写了一文章叫《汝窑置疑》,在香港一个文物杂志发表,有人寄给我,我才看到,他说上海博物院发现的背后还有发现比这还要早的发现,就提到我的发现,……现在这件事学术界已经承认就是从1977年到1985年是由我发现的,……
峰峰是磁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商代中期,先民们在烧造硬质陶器的基础上,率先烧出了原始瓷器,一直延续至今,写就了我国七千五百年的先陶后瓷生产史,它独特的黑白刻划花制作技法与铁锈花风格的产品早在十二世纪末就传播到泰国、朝鲜、伊朗、埃及、马来西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如今日本和韩国文字中的“陶瓷”,仍然在使用“磁器”来书写。
因为磁州窑的历史是你们都很清楚的,不必要系统讲,那我重点提几点,你像日本呢,他学这个中国的陶瓷,是间接由朝鲜传过去的,我举个例子,这你们都不大知道,我们中国和日本刚刚建交的时候,就是70年代,日本自民党的一个干事长到故宫去参观,参观我们中国的陶瓷,他看到我们磁州窑的那几件,我没陪着,那个年轻的守门员陪着,回来向我们驵里汇报,他走到那段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说我们日本的陶瓷是你们中国的孙子,全场人哈哈哈大笑,我说这没什么可笑的,我说他说的是实话,也是客气话,为什么呢,因为日本他是学朝鲜就是今天的朝鲜和韩国,当时是一个国家,朝鲜是由中国学去的,那他岂不就说对了吗,不管人家是谦虚的还是说实话,就不是玩笑话,他们有人说是玩笑话,不是,那就说明,当时我在会上说,一方面值得我们自豪,一方面值得我们好好的想一想,如果孙子就超过了爷爷,那你还有什么高兴的?是不是?
我们一方面自豪,更应该努力提高我们的这个产品,就是这样,所以以前在世界上,把白底黑画的瓷器叫绘高丽,英文名字叫yekaolie,他怎么不叫磁州窑呢,中国磁州窑所产陶瓷,以上化妆土的白地黑花为特色,江户时代日本误以为是朝鲜所产,因此讹称为“绘高丽”。世界国际名字叫yekaolie,谐音叫绘高丽,就是这个原因,他们就认为高丽瓷是这样的,他没看见磁州窑,他是学瓷的呀,所以说就凭这一点来说,如果说我们把这个没有发展的更好甚至于把它失传,我相信不会失传的,我怕时间长了我们发现了那样的东西,在名字上我们就不好理解了,因为我是不会再为磁州窑尽多大的力量了,但是我希望我的子孙和你们这些现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特别要重视这一点,这是我心里的话。
……我们不能老仿古,仿古不是目的,仿古是一种手段,好多你要超过它,你不研究它,你怎么超过它,打仗也是这样,知已知彼才能胜,你根本就是轻视它,不去研究它,要谈超过它,甚至于说继承它,那是一句空话,有些个欣赏的人的水平不一样,刚才我已经提到,英国、日本对磁州窑的评价是很高的,那好的怎么跑他那去了,这是因为我们当年海关也不能自主,再加上走私,很多好的东西都在他那,现在得跑他那儿去,这想起来心里就不是很舒服的,这也包括我后来改行学陶瓷,我记得故宫有一个院长叫唐兰,那是我们北大的老教授,那是我的老师辈的,后来他到瑞典去给老国王做寿,瑞典老国王非常喜欢陶瓷,我们很多好的磁州窑其它像什么定窑呀,钧窑呀都在他那里,他也的有专著,在座的有一个英国的专家他向我的唐兰先生说了几句话,唐兰先生在大会上这么一传达,好多人听了心里挺不舒服,他说你们中国人以后研究陶瓷应该到我们英国来,这话说的太大了,我们中国东西在他那儿,我们研究中国的(陶瓷)得上他那儿去,这种话听着很刺耳,这是解放初期,但是呢,有些人就当耳旁风就过去了,或者就是哈哈一笑,甚至于无所谓,但是有些青年,包括我,包括故宫一些专家,听了就是说我们如果不把我们的古陶瓷好好研究一下,对不起祖先,对不对?当然这个研究也包括能够制作,能够恢复,甚至于能够创新,这样才行,那么我们中国陶瓷的研究如果跑外国去,岂不是对们的耻辱吗?今天的这个局面已经扭转过来了,而这个工作包括考古工作者在内的功劳,不仅仅是我们这个工艺美术呀,工业生产呀,但是这种优势应继续保持下去,我的想法就是这些,你像我今年都83岁了,活不几年了,我希望你们现工作的一些同志,再下一代就是我的孙子……
……景德镇固然好,然而我们彭城并不比它次,当时叫做南有景德北有彭城,这两镇,这是历史上的话,我们能不能保存下去,继续下去,所以我想我的父亲我的叔父不能说贡献很大,但是他们的心情我能理解,我希望我的话你们能够记住,一定把这个继承下来发扬下去。也可以说纪念我的父亲也好,叔父也好甚至于我的弟弟也好,把他们这点小小贡献,也是一个具体的行动……
叶广成,1927年生,是叶麟趾的次子,叶喆民先生的堂弟。1952年随父辈来到彭城,在陶瓷学校担任教师。后来任邯郸陶瓷公司总工程师,在他的努力下邯郸陶瓷很快呈现出了“红玉瓷、象牙瓷、青花瓷、白玫瓷、艺术瓷”争奇斗艳的喜人局面…… 在叶广成的培养下,彭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磁州窑工艺传人和学者。
(老艺人丁德、刘忠鸿、佟步章、刘立中、阎宝山、刘志国、任双合等。)
1992年叶广成退休后,还在为宣传磁州窑奔走着。他的最大心愿是在彭城建设磁州窑博物馆,这是代表着叶家两代人的心愿,可惜最终没有能够实现。
……他们X县的电视台来拍我,通过XXX问我,我说我考虑考虑,我不一定去,我为什么说这句话呢,不是当着你们的面说,因为你们给我打了多少年的交道了,我有所了解,包括领导那些同志,包括我弟弟。……我们不要争这个名牌呀,应该合作,最好合着建,一个建在那,他们让我去,我说我不一定去,我已经公开表态了,你访问我,我谢绝,他们就要下礼拜来,我谢绝,我不愿意出现两个(地方)保管着的,彭城窑就是磁州窑,邯郸的磁州窑,不要搞地方主义,……我不希望看到的。
2004年4月11日,叶广成带着遗憾而去。原邯郸陶瓷公司为他举办了一个简单的追悼会……
2005年7月,峰峰矿区在贺兰山公墓为叶广成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并正式授予叶广成“邯郸陶瓷奠基人”的称号。
叶麟趾、叶麟祥一生从事陶瓷事业,他们的后辈叶喆民、叶广成同样陶瓷事业、为磁州窑殚精竭虑、矢志不渝。两代人,两对瓷痴。……
创造了磁州窑辉煌的工匠们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那斑驳破旧的馒头窑和“笼盔”院墙,仍旧向人们展示着永恒的平民艺术的风情。
半壁街、草市口、文昌阁、东阁底等还存在或已不存在的地方,用笼盔垒就的老房子、老院子,朴实无欺的人们,还有那古老寂寞的瓷窑……一定会不时地闪现在他们的梦中,他们那煌煌大观、璀璨夺目的陶瓷之梦……
(字幕)
西大地在回味着你的足迹\砌成墙的笼盔刻下了痴人的言语\历史的天空中\你的脚步铿然响起……\你的痴心似血\激荡起瓷都古镇那深沉的记忆\五里长街默然肃立\仿佛正在注视着\你曾经蹒跚而坚定的步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