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古城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因其城池形似金龟,故名永泰龟城。

永泰古城以椭圆形为龟身,四瓮城炮台为肩足,南门口小城廓为龟首。北墙外墙根大烽燧连六小墩为龟尾。南门外三十步有一大水池,称太极池。永泰城墙全长1727米,高12米,顶宽4米,底宽9米,基本保存完整。永泰城是作为一座军事要塞而兴建的,城周有护城河,宽约6米,如今已干涸。

城墙上有炮台12座、城楼4座,城下有瓮城、护城河,城南北两侧分别指向兰州和长城方向建有绵延数十里的烽火台。如此完备的设计,堪称中国古代军事要塞教科书式的典范之作。

永泰城城墙由黄土夯筑而成,周长1717米,墙高12米,城基厚6米,占地面积318亩。整个城平面呈椭圆形,城门向南开,外筑甬门,外门叫“永宁门”,内门叫“永泰门”,门稍偏西,形似龟头。四面筑有瓮城,形似龟爪。城北有5座烽火台渐次远去,形似龟尾。城周有护城河,宽约6米,深约1至2.5米。整个城池形状酷似乌龟,故名“龟城”。

城内有军事机构,察院一条街,城墙内边修有马道,围城墙一周,城墙上有射击垛口,在4个瓮城上建有瞭望哨。城南有太极圆池(汲海、涝池);南面曾建有李汶将军的公馆。城南一里处建有演武厅和教场,占地300亩。教场之南还留有一条长约6里的“龙沙”(山丘),“龙沙”之上架有炮台。城西北7里处设有军需草料储存处,城东南15里的骟马沟是当时的牧马场地。目前这些军事设施痕迹尚存,除了居民为通行方便和取土造房而拆落的部分城墙,还完整地保存着大部分城墙、城门,城内还保留着两座清代民居,以及一所建于民国时期的小学。

在上世纪50年代村里还有30多个姓,1300多人,那时城外的草原和树木还相当繁茂,不似现在荒滩戈壁的面貌。

这座明代古城,现在是国家级文保单位。近几十年来,由于生态恶化严重,水资源严重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迫使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向外界转移。在上世纪50年代村里还有30多个姓,1300多人;大约8年前,政府将黄河水用水渠引到了离古城10公里的地方,并鼓励古城的人们搬迁到水渠边的移民点居住,几年间许多人陆续搬走,到2013年9月锐减到100多人。

永泰古城,并不属于热门景点,甚至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样一座古城的存在。然而正因如此,古城保持着原始和古朴,整个城感觉都是用黄土夯出来的,西北边塞黄沙满天飞的独特风光,在这里可以充分感受到岁月的流逝所带来的厚重感。

初入永泰龟城如同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那种毫无修饰的古朴自然,恍若隔世般的感觉,给人无限的遐思与感怀,真难以想象还有这样活生生的古代军事要塞。但对于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来说,也许只感受到贫穷落后与生活上的不便,昔日的繁荣与辉煌早已成为往日云烟,环境的恶化,水源的稀缺,村民的搬离,使得这座明代古堡逐渐被遗忘在戈壁滩上,依然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看不到未来,永泰古城,已经成为一座被时光遗忘的记忆之城,也许最终只能逐渐消失在岁月的风沙中。

永泰——这座记忆之城,一直以她的方式存在着,但愿天荒地老时,她依然在这里等着爱她的人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