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北京的隆福寺,很多人都只听过其名,未见过其貌。现在和隆福寺相关的就只有隆福寺大街、隆福大厦等商业化的地名了。历史上的隆福寺可是北京城一座著名的寺庙,明清两代朝廷的香火院之一,还是京城著名的大庙会之一,人气极盛。然而辉煌中的隆福寺却在两场大火和一场地震中基本上消失了,但它那精美的大殿藻井却神奇的保留了下来。

隆福寺藻井是国家一级文物,所属年代为明代,分上下共分六层,每层圆形主框架上均细雕云纹图案。现珍藏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太岁殿内。

最下面两层悬吊于佛像所占用的那间天花板之下,而在一、二、三、五层上布置有琼楼玉宇的天上宫阙,天宫下为彩绘的二十八星宿神像(即第四层与第二层壁板、天花),宫阙里有仙人天女,都是精雕细琢而成。

表情神态极为细腻,有和善安详的,有怒目圆瞪的,有颔首微笑的,有闭目养神的,惟妙惟肖。

藻井的最上方是一幅星象图,存星1400颗,据传此图是参照唐代一幅星象图绘制。在藻井外围,与室内天花板及藻井一、二层相平的为一正方形井枋,其上彩云缭绕中立着一个个神像,而此间天花下(即藻井第三层四角)又有木雕四大天王支撑。

藻井是常见于汉族宫殿,坛庙建筑中的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周围饰以各种花藻井纹、雕刻和彩绘。多用在宫殿、寺庙中的宝座、佛坛上方最重要部位。藻井通常位于室内的上方,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状,有方形、多边形或圆形。

在传统的观念上藻井是一种具有神圣意义的象徽。只能在宗教或帝皇的建筑中应用。太岁殿内的隆福寺藻井来之不易,是国家一级文物,属于宫殿建筑展的一部分。

在1976年地震的时候,隆福寺整个寺庙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当时的一些文物工作者认为这个藻井的价值很高,必须把它保护下来。

于是工作者将藻井拆除下来放在北京的黄寺,1991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时,这个藻井也就转到了博物馆,现在成为博物馆的一个镇馆之宝。

北京隆福寺始建于明代景泰三年,但是后来这座古建筑未能保留下来,能够见证这座古寺曾经风采的惟一遗存就是隆福寺藻井。

这个需要修复的藻井据说当时是置于隆福正觉殿顶部的。古建筑界的一些学者认为,隆福寺藻井在所有的北京城古建筑的藻井中都是十分独特精致的,是独一无二的珍品。

但这个藻井由于多次拆散迁移,已经是支离破碎了,它的形状、结构都无法弄清楚,成了一个难题。文物局四处咨询不得法,最后还是请李木匠出马。

1994年李俊阁与同事们一起开始了对隆福寺藻井的修复。他们找到清华大学梁思成的营造学社,根据隆福寺藻井照片对照实物,然后一点点比对,一点点给它拼了起来,基本上恢复了它的原始面貌。

这才是古建筑之魂,北京隆福寺藻井,美爆了!

这才是古建筑之魂,北京隆福寺藻井,美爆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