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022345703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晋商故里汇能天下
(2022-01-03 08:50:44)
标签:
旅游
文化
杂谈
分类:
人文博物
这里的人是真的喜欢吃醋,黑黑的老陈醋,吃什么都得配一口,甚至连豆花里都能浇上一勺。 这里的面是真的花样多,面鱼鱼、面窝窝、面饸饹……冷的、热的……刀削的、手擀的……
平遥有个“龟城”的外号,这里的“龟”可不是什么骂人的话,在古人眼里,龟是个美好的意象。四千多年前,古人依着“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攸建,以此为用”的风水理念,建了这座龟城,寓意故土永驻、益寿延年。
平遥原也不叫平遥,叫做“平陶”。北魏时有个皇帝叫拓跋焘,“焘”和“陶”读音一样,避讳,于是“平陶”改名“平遥”,一直沿用到今天。 后经多次修葺和扩建,尤其是明清两个朝代,才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平遥古城的模样。
平遥古城是中国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城和民居群落。老宅子在这里并不算什么稀罕景象,一栋又一栋深宅大院“排排坐”,就彰显着一个字:富! 不过,平遥的“富”并不是平白得来的。五百多年前,这里可是贫瘠得很,沃野良田什么的,不存在的,加上汾水那边再时不时闹个小情绪,这里的日子基本就过不下去了。
那时江南和东边的环境都还不错,但市场早被人占了,平遥人只能另辟蹊径。 山西北边是内蒙古草原,南边紧挨中原腹地。俗话说“南来烟酒糖布茶,北来牛羊骆驼马”,草原牧民和中原农民也是需要商品交换的,商机来了! 平遥人开始推着小车,担着担子到西北谋生,这便是有名的“走西口”。
从平遥县城到内蒙古草原,路程一千多公里,一趟下来少说也得四五个月。再加上口外环境恶劣,土匪、野兽轮番出没,折在路上的人不少。 所以说,没有豁出去的觉悟、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条路是走不下去的。
虽然这条路不好走,但平遥人依然大踏步向前扩展着自己的商业版图,足迹遍布全国。凭借着牛羊、马匹、茶叶等生意,他们积累下大量财富,打响了晋商的名号,同时也让平遥这座小城熠熠生辉。 到了清乾隆年间,晋商经营范围更是不断扩大,甚至做到了西伯利亚,做到了莫斯科。
买卖做得大,需要的银钱就多。那时候可没什么电子支付,都是银子、铜钱,沉甸甸的重金属,光是运钱就让人头大。
举个例子,假设你这边有单一万两白银的生意要做。万两啥概念?基本上得有一吨重,然后你就得带着一吨重的银子去给人家交钱。 要是这单生意就在平遥本地还好说,但你的生意都做到莫斯科了,你咋办?镖局的独轮小车可担不住这风险。
这时候,一个新行业的诞生,解决了这个难题。 清道光年间,平遥城中一个叫雷履泰的商人,开始尝试用汇票的方式代替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金银结算。 为此,他把自己在平遥西大街的颜料庄改成了一家叫做“日升昌”的商号。
和别的商号不太一样,它不经营平常货物,而是做汇兑买卖。 就是你把银子交到他们柜上,换一张他们开的汇票,凭这张票就能到别的地方取钱。这种商号便是票号。 日升昌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票号。从运营方式我们不难看出,这基本上就是一银行。
但是在一百多年前的大清,经营一家“银行”不是动动嘴皮子就可以的。 首先你得有钱,能hold住“银行”每日大量银钱的流入流出,这个对于山西商人来说是小case,毕竟生意做了两三百年了。
“日升昌”的创立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行业,在它之后,中国相继涌现出54家票号,其中有22家总部就设在平遥,甚至连朝廷的银子都开始往山西商人的票号里存。可以说,当时整个中国的金融走向和经济命脉都掌握在平遥这座小县城手里。 到清末的时候,平遥商人又把票号开到了今天的蒙古、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地,从平遥发轫的山西票号由此赢得了汇通天下的名声。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2022新年烟花秀在滴水湖畔绚丽绽放,烟花璀璨不眠夜
后一篇:
回眸点亮崭新的2022年,太平湖新年元素音乐水幕灯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