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多年前,一张通知书,一群天真浪漫的少年,因为缘分,走进了同一所中学相聚在校园中;因为偶然,被分在了同一个班级;因为理想,他们成了同窗好友;因为同窗,他们结下了终生情意。这个集体,就是颛桥中学六七届初中一班。
一班的时光,令人流连往返。在这个集体里,大家积极进取,刻苦学习,热爱劳动;在这个集体里,大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充满善意;在这个集体里,许多同学多才多艺,兴趣广泛,使班级里的起色十分活跃。当年,一班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年级组的表现令人瞩目。

1967年7月,一本毕业证,同学们各自奔西东,从此他们不常见,同学情意装心中,一边忙工作,一边顾家庭;一路去打拼,一心要成功。
50多年后的今天,一班早已凝固成了一个记忆的符号,珍藏在每一个同学的内心深处。2016年10月上旬,以何兴高等同学提出我们一班的同学能否相聚见面的建议,于是通过多种方法打听、寻找、联系,已联系到30多位同学。“67三1老同学忆园”微信群的建立,为同学们联络勾通、问长问短拉家常搭建了平台。象似吹响了一班的集结号,激活了辰光已久的记忆,同学们从四面八方向“67三1老同学忆园”微信群聚拢,凭借着超强的耐心和热情,逐渐将记忆的碎片拼接起来,不分贵贱,没有穷富,一个充满活力、情意浓厚的一班,又栩栩如升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这一切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班级都叫一班……
2016年11月22日晚,“67三1老同学忆园”微信群群主何兴高向群友们发出了定于12月3日(周六)上午10时,在上海闵行七莘路338号和记小菜酒店一班老同学相聚的通知,对未建立微信的老同学则电话告知,并特邀二、三班10多位老同学共同相聚。在群里,同学们心情无比激动,有的甚至流泪,有的采用倒计时翘首以盼,纷纷相告。
2016年12月3曰,虽即将进入农历大雪节气,但微微北风,天气晴朗,空气十分新鲜。我们的运气真好!五十年前的一班同学首次聚会。是日上午9时未到,群主何兴高、吴志铭早已在酒店大门口恭候,然后同学们陆续到场,久别相逢相互问好。

群主何兴高介绍首次聚会的组织过程和今后的设想。

原班长、聚会资助人褚正昌先生勉励大家要放下过去、把握今天,过好幸福生活每一天。

当年曾任班长的朱全英(图左一)叙述了人生曾遭遇的磨难及征求同学们意见后今后一班同学聚会的构思设想。

原一班班长褚正昌与原二班班长沈圆琴合影。
同学们相互敬酒祝福进入高潮。
时隔五十多年,我们六七届初中一班的同学首次相聚,这使我想起《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恨:遗憾,只恨相见太晚,失之一见如故、意气相投。以及由娃娃写词、陈国华作曲、彭佳慧演唱的《相见恨晚》——你有一张好陌生的脸,到今天才看见,有点心酸在我们之间,如此短暂的情缘。看着天空不让泪流下,不说一句埋怨,只是心中的感概万千,当作前世来生相欠。你说是我们相见恨晚,我说为爱你不够勇敢,我不奢求永远永远太遥远,却陷在爱的深渊……
在老同学挥手告别时,我又想起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李煜的早年之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