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故著名中医理论家、哲学家、临床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首届国医大师陆广莘,他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伟大祖国的医学事业。
陆广莘,男,1927年1月生(颛桥镇西街98号),汉族,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人。1945年初学习中医,先后从师上海陆渊雷,丹徒章次公,武进徐衡之。1948年毕业行医,1950年组建颛桥联合诊所。1952年应考中央卫生部中医药研究人员,录取后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学习西医五年。
1957年分配至中央人民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从事中医科研、临床、教学工作。1958年1月为北医首开中医病房,1958年秋为北医首开《中医学概论》课程。
1980年受聘中国中医研究院客座研究员,1983年奉调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心实验室任副主任,1985年组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任业务副所长,提出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的互补并进,旁开一寸更上一层的科研选题思路,主持“肝血风瘀”和“脾津痰湿”七五攻关课题,先后获部级多项一、二、三等奖。
1986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编委会副主任。1987年奉派赴坦桑尼亚防治艾滋病研究首批专家组。1993年应邀访美,就“自我痊愈能力”(Healing
force)作主题讲演和学术交流。

1991年退居二线,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6年受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1998年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9年评选为首届国医大师。
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传承博士后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他的中医药学学术思想归结为“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提出中医学为健康医学、生生之学,提出重建中医主体价值体系。
虽然国医大师陆广莘悄悄地走了。但他的科研成果、临床经验、理论思想永远载入伟大祖国的医学史册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