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耀明、陆伯贤二位老同志,都是从六、七十年代起长期奋战在农村基层的主要领导,经受过各种锤炼和考验,党性原则强。90年代初,他俩曾共事于塘湾乡(镇),退休后又乐意奉献,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凌耀明是吴泾镇群众工作老干部志愿团成员。三年多来,老凌和其他志愿者经常深入群众,宣传解释说明动拆迁、农民长效增收机制和“五助”等相关政策工作;引导群众,通过合法合理途径正常表达自身诉求;凝聚群众,征求各类意见和建议。在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中起到了政府与百姓之间勾通的桥梁作用,为全镇更好地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定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颛桥集镇原位于颛桥集体村的“中心”地段。但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集体村成了城市化中的“城中村”。人群居住混杂,民众思想活跃,利益需求并发,维稳工作紧重。对此,陆伯贤等原任职过集体村(大队)的12位退休老同志主动组成志愿者队伍,时常排摸不稳定因素,发现隐患及时协助村委化解在“萌芽”状态。
去年,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老凌、老陆被吴泾镇聘任为“教育实践活动”联络指导组副组长,分别联络指导村级组织和机关、事业单位。在工作中,二位老同志全面履行工作职责和基本要求,密切联系,有效指导,有序开展。时常深入联络指导单位,敢于担当上传下达的“联络员”,业务工作的“指导员”,沟通衔接的“协调员”,强化督查的“监督员”,掌握情况的“情报员”和推荐典型的“宣传员”,确保了联络指导工作顺畅高效。有时回家吃中饭已过中午十二点多钟,从不有半句怨言。他俩谦虚地说,联络指导工作既是完成组织交办任务的过程,也是自我接受教育、再学习的过程。老凌和老陆乐意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点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