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倾听成长拔节的声音——《书择十本》读后感

(2021-02-28 16:33:34)
标签:

原创

教育

情感

分类: 读书感悟

《书择十本》不厚,但很精致。但是这不厚的精致小书,我却觉得需要反复阅读,因为书中分享者的深邃思想,对读书对教育对成长的深入思考,那一本本精心选择的列举书目,我看到了分享者的阅读经历之丰厚,同时我也隐约看到他们选择的痛苦:浩浩书海,如烟似雾,读过的书那么多,选择10本书,实在是很艰难的事。20位优秀读者的推荐,每人10本,200本书的推荐,呈现给我们的饕餮大餐,有一些是反复推荐的,应该是更有营养的菜肴。

20位作者中,谢云老师,我很熟悉;魏智渊老师,我看过他的书;樊阳老师,我曾经听过他的讲课,也了解过他的事迹。其他老师,我从字里行间了解他们的读书成长经历,所学到的,超乎我的想象。更要命的是,一边读,一边网上查找一些书名,然后再看简介,然后必须买来的冲动让我又入手好大一批书,汗牛充栋,说的毫不夸张。

比如梁卫星老师提到的武侠小说,我只迷过梁羽生的,那字里行间的儒雅让我看过去,当年竟也没有着迷。当年我高中同桌,她不住校,她迷上了小鱼儿,每天到教室得空就给我讲小鱼儿,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听,没着迷过。直到若干年后知道花无缺和小鱼儿,我依旧没有着迷过。直到很后来,我都不知道是古龙的作品!读梁老师的书单,我不但买来了这本《英雄无泪》,而且看不完不释卷,这是有多大的魅力啊!读古龙,那其中胆气豪气侠气义气霸气英雄气,实在是震撼了我。再比如王艳芬老师提到的显克微支的《你往何处去》,蒂埃里·勒南的《走进生命花园》,高尔泰的《寻找家园》,都入了自家书架。其他的,比如杨林柯老师提到的《标杆人生》《信仰之间》等,都有买来。吴小健老师推荐的《孩子的宇宙》《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后者魏智渊老师也列入我的书单。

这些思享者们告诉我:读书,是迷茫时的良药,是超越生命限度的生存方式,是向内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读书,可以净化环境,净化心灵,可以解决许多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从前想不明白的一些所谓的烦恼,现在看来不过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而已。融入广袤的宇宙中,人太渺小了,那点烦恼说不上什么烦恼。

想想我自己,年少时,尽管家境贫寒,但父母的高瞻远瞩成就了我现在的有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衣食无忧。父亲爱读书,那些古书在我家手搭的书架上摆放着,那是当年能轰动全村人的资本。父亲已把它们小心翼翼地包上了书皮,而且几经搬家,甚至越过黄河,来到黄河以南的小城市定居,也没有丢弃。那些已经泛黄但却整齐完整的书籍,依然静静地卧在书架上,诉说着光阴的变迁。

这样的环境给予了我读书的机会,我很小的时候,父亲会给我买来连环画小人书,我得以了解许多现实中看不到的书里的世界。记得我自己拥有的第一本可以称为名著的书《木偶奇遇记》也是父亲买来给我的。反复读,反复看,那时候好多不明白的,但却深深记住了“撒谎是会长长鼻子的”告诫,或许当时父亲也不太清楚,书籍的道德力量会这么强悍。

渐渐长大,我读了所有自己能读到的书,在浪漫期的积累中,我做到了大量积累,为日后工作中的需求奠定了储备基础。读书的孩子成绩不会差,我年少时的成绩在整个镇上都一直在优势地位。渐渐长大,我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师范院校,我的阅读还是在浪漫的自由期,读我自己喜欢的文学类书籍,同时把小情绪写进本子里,在情感的世界里我是自己的女王。

后来,知道的书越来越多,买书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加入团队后,也被团队拽着读了一些教育教学类书籍,尽管不深入,但啃起来也非常有收获。独自一个人静静的读书的时光总是会让自己的内心更纯净一些。买了那么多书,也随手一本一本在读,或者也在读某些书时勾画批注,做读书笔记,而且由先前的自由地读一些自己喜欢的唯美的文字,不太带有思考的读书,到现在能够介入教育教学类书籍的阅读,或者技术层面的,或者理论知识的,尽量去啃,是的,是郝晓东老师提倡的“啃读”,不排斥但似乎也不深入。

停下来的时候,看着一摞一摞搬回家的书,看着自己不断积累的文字,很欣喜。书一直是我挚爱的东西,幸好我有幸加入教师的队伍,可以始终与文字为伍,可以没有任何理由地去读去写,因为这几乎是我生活的全部,是我自以为的老师应当拥有的常态的生活。

但欣喜的同时又不免有些许感叹与迷惘:我貌似读了那么多书写了那么多文字但是有多少是有价值的?有多少是有思想的?一个没有任何思想的读书人的读书收获在哪里?我买书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笑话自己:这是在思考人生了?

无论是团队组织形式,还是伙伴们之间的督促成长,都是外在的逼迫力量,真正去实践的还是我们自己。真正坚持去做,哪怕是先前的个人能力很一般,基础很差,坚持去啃去读,咬牙去动笔写,也会超越自己,会有自己想象不到的成果。坚持是苦的,因为任何一份坚持的背后,都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支撑,不同于常人的付出,必然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夜静更深的时刻,脑子里清醒地回想着大师们的真知灼见,我不能全懂,但注定我会比现在的自己强。

郝晓东老师说:课程学习贵在少而精。那么作为个人阅读地图来说,我觉得阅读经历的是一个广泛大面积杂乱阅读之后的专业专题专心地阅读,这个过程,可能会在优秀者的引领下,学会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职业特点等来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目,每个人也都应该有这样的考虑——学会选择

我们在痛批青春期的诸多弊端的时候,我们在呐喊现在的孩子太难管马上要崩溃了的时候,我们满心疲倦看着自家那个让自己无语的娃怒发冲冠的时候,我们是否在思考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是否在想想自己该付的责任?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紧张的亲子关系,势必不利于家庭和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反思作为语文老师,我原来认为的比政治课的德育还要重要的理念,还有吗?作为语文老师,阅读,从书中学习做人,从书中要个人道德修养的理念,我还有吗?

我觉得必须得想办法改变了;这种改变,我觉得不但要改变孩子,也要改变家长;改变家长最简单的办法,我觉得还要从读书开始。

我们选择的书是案例加讲解的形式,阅读没有任何难度,有案例,有理论,好接受。接近80人的群里,有52个人报名参加有声朗读,排好时间,开始读书了。我做了第一个领读人,后面的领读人都很熟悉了这种形式和套路。

于是,每天早上六点左右,我们就会听到美美的有声朗读。很让人感动的是,领读人都早早起床,开始读书,发到群里,六十多天的时间里,没有一个人被提醒被催促,大家都很准时,默默地做好领读。那有板有眼的认真劲儿,实在是让我很感动。一边做家务,一边聆听五分钟左右的读书,读的人和听的人都不是负担。听完可以分享收获,可以表达感谢。我每天坚持听读,坚持就当天听读的内容谈点感悟,同时赞扬领读者,鼓励其他同伴来谈收获。

同时,我调整了语文课课前演讲的内容,由先前阅读课本推荐的名著分享改为自由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同时对于随笔加以规范,增加了锻炼机会的同时,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读写结合,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读写上的感悟必然在做人和试题答卷中有很大的体现,与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我在努力。

在静静的时光里,我确实是一个酷爱书籍的人,但我仅仅浮光掠影地读一些唯美的文字,我关注教育理念,关注哲学书籍极少,总是觉得自己读不懂,所以总是不愿意深潜进书里深入阅读。读书不思考确实是我的一大硬伤。我清醒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基础薄弱,读书深度不够,读得多总结的少,零星阅读多成片阅读少,零星感悟多成篇成文的少。九万里风鹏正举,长风破浪直挂云帆。向着幸福出发,或者幸福一直就在我的身边陪伴着我。

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海,梦想就有寄托。我确定做不了大师,也成为不了高深学问的钻研者,但跟着团队一字一句读几本称得上根本书籍的书,应该是能够完成的。学会选择性地阅读,研读专业书籍,能够甄别优劣,理解教育中的一些现象,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向着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迈进!

有这么好的学习平台,有这么多的大师在引领,只要你愿意成长,只要你能够俯身真心学习,静静守候时光,带着脑子阅读和教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拔节的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