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买了冯邦彦写的《香港企业并购经典》,13元,物超所值啊。全书有28个香港企业并购案例,才读了第一个就觉得好经典啊!佩服作者能把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能够比较详细地写出来,这得要看多少资料。
第一个案例是发生在1972年得英资洋行怡和旗下的置地地产换股并购牛奶公司。当时牛奶公司股权分散,有大片土地在城市发展区域,显然搞牧场的价值根本比不上搞房地产。用格雷厄姆的话就是隐蔽资产的价值,用麦肯锡的话就是不同所有者价值不同。整个并购过程大致如下:
1、置地地产在报纸上打广告,要通过2股置地股票换1股牛奶股票,牛奶股票直接上涨40%。
2、牛奶公司董事会不同意,提出合并后每股收益和股息变少的反对理由。并预计了当年不错的盈利,还进行了拆股发放大额股息诱发自身股价上涨还击。
3、置地公司继续登广告反驳,直指牛奶拆股没有任何价值,盈利实际增长没那么高,提示股东收购失败股价会暴跌。
4、牛奶公司聘请专家重股自身资产价值,指远比置地报价更高,且收购并非现金而是随时波动的股票。
5、置地公司同样聘请测量师重估自身资产价值,说自身资产价值更高,换股有利。
6、牛奶公司联合其他房地产公司成立新的房地产公司运营土地,并建议拆分独立上市,认为不需要置地也能运营好公司土地。
7、置地继续打广告,称收集的股票足以否定牛奶公司上述行动,新地产公司也不有同自己一样的实力和经验。
8、最后越来越多的小股东自己跑去置地公司换股票,置地公司收集到了已发行股票的90%,发动强制收购,牛奶公司退市,董事局主席黯然退位,置地获得大量发展土地。
令我惊叹的地方在于,双方在并购中还可以大打广告战。另外攻击和还击的手法都很丰富,拆股、发放大额股息、资产重估、拆分等。最后,小股东居然可以不经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自行把手中的实物股票换股,不知在如今电子化交易情况下还可以这样做到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