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投资项目判断企业战略与商业模式
(2010-03-29 20:27:56)
标签:
服装美邦商业模式店面企业战略股票 |
分类: 投资原理 |
最近在读孙黎和朱武祥03年写的一本旧书《轻资产运营——以价值为驱动的资本战略》,刚读了一章觉得一个观点不错,是讲通过投资的项目来判断一个企业的战略或者商业模式,从而判断出这个企业的前景。
书中介绍到了宏基董事长施振荣提到的微笑曲线,大意是说在产业链的上游的研发、设计等环节与下游销售、服务等环境是整个产业链中赚取利润最多部门,而处于中游的制造环节则是利润最低的部门。书中又以光明乳业和伊利乳业为例分别介绍了其不同的战略。光明乳业放弃国有奶牛场等重资产,转而采用合作,输出管理技术、服务的方式管理了更多的牧场,因为光明了解自己的优势在于技术、服务与品牌、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扩张,管理了更多的牧场,而不是拥有牧场。相反伊利股份的资源优势是拥有优质的内蒙古大草原,在募投项目上以奶源基地建设为主,采取了重资产运营。两者策略的差别在股东回报率上显现出来。
这又让我联想到了服装板块上的美邦服饰。美邦服饰在上市之前以轻资产模式闻名,制造外包,销售店面又都是靠租的,本身固定资产没有多少,上市之前也取得了惊人的利润增长。相反上市之后,被人批评募投项目都拿去买门店了,这个批评是有道理的,美邦强在品牌,销售,设计,还有门店的管理,商品物流之类的方向,现在却把资源投入了房地产租赁的方面。原来假设美邦有一千万,它是可以租下10个店面去卖衣服的,这样可以迅速将自己在上述提到的优势铺张开了,销售额迅速提升,但现在美邦有了一千万,它选择了买下店面,变成只拥有了1个店面去销售。它是省下了租金了,可快速扩张的资源却消失了。重资产使得股东的资本没有像以前那么有效率的运用。大概是美邦没上市前,钱少,很珍惜每一分钱的运营效率,而上市后钱突然太多了,边际投资收益率递减。如果说募投资金有几个用途,我会觉得投入物流、商品信息管理系统比买店面好,投入品牌营销、研发、设计比买机器、厂房好。当然重有重的好,像美邦自己说的那样买店面能避免出租方因为别的什么原因把自己赶走,轻也有轻的好,都还要结合企业自身资源和优势分析。
我对服装没有什么研究,以上也只是我道听途说得来的,我想日后可以做个研究,近年来上市的服装企业也不少,像美邦,七匹狼,星期六等等,可以分析这些企业的募投项目投入的是产业链的那些环节,投入的轻资产还是重资产,等在过几年后看看这些对股东的回报究竟有没有影响,还有就是这种分析思路能否得到一个普遍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