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错误认识之一:政府又在打压股市了
(2010-01-13 00:50:42)
标签:
理财经济刺激错误认识股市中国股票 |
分类: 市场 |
我经常听到种说法,每次政府出台宏观调控措施总被股民认为是政府在打压股市,其实恰恰相反,政府的调控行为是为了宏观经济和股市更长远健康的发展,人们不应该感到忧心忡忡反应舒了口气。
前段时间的例子是人们担心政府推出经济刺激政策,非得要温总理出来澄清说明。我的想法是退出了经济刺激政策不正是说明我国经济走出危机,恢复了正常吗?但市场观点是,不,退出经济刺激政策是利空。为什么,因为这意味着少了炒作题材。原来十大振兴产业规划可以炒十次!这就好比一个病危病人已经初愈,靠自身可以缓慢康复,可有的人却说,不,还得用猛药,这样可以好得快些。
近期的例子是政府出台调控房地产和银行业措施,今天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了。然后大家又说明天银行股又会跌啦。大家都很不乐于看到这些调控政策,因为收缩了流动性使得股市没充裕资金进行题材炒作,而房地产政策直接抑制了房地产炒作。这些都是投机客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恰恰相反,房地产的调控减少了类似日本房地产泡沫终极破灭的风险,上调准备金抑制了商业银行盲目放贷带来的坏账问题,从长远看都是利于这两个行业发展。因此,我认为从短期来看调控政策是降低了股票估值,但长远看却是提升了股票内在价值。
政府打压得了股市吗?不,07年不是越打压越涨么?等你看见股价大幅下跌了就认为是政府打压了股市吗?不是,那只是跌后,你为下跌找的理由,就算没政府政策,你也会找到另一个理由来解释下跌,也会有另一个事件是下跌导火索。
相信我,你可以找到无数的理由来解释股价每天的涨涨跌跌,但股价涨跌的一个实质因素是价格对价值的偏离。价格低于价值太多,股价就会上涨,到涨起来时你可能发现没有任何实质利好出台。价格严重高于价值,股价就会下跌,哪怕有N多利好,但总会有个导火索事件让它跌,高估值引发心理脆弱。股价涨跌的另一个实质因素是内在价值的变动。当然,如何评估内在价值是另一个问题,这里不谈。
炒作就像吸大麻,短期很爽,长期有害身心健康。少份炒作心态,你可以不必每天焦虑盯着大盘,多份投资思维,再多调控政策也与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