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0295 蔓茎葫芦茶
标签:
草药 |
蔓茎葫芦茶
【导读】蔓茎葫芦茶豆科葫芦茶属亚灌木。药用枝叶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消积杀虫;可治咽喉肿痛,妊娠呕吐,菠萝中毒等病症。生民间腌制咸鱼、肉类,放入本品,可防蝇蛆。蔓茎葫芦茶种植百草园C区,陈钦岳、陈善泽2017年11月28日采集种植。
【拼音】Màn Jīng Hú Lu Chá
【拉丁学名】Tadehagi
pseudotriquetrum (DC.) Y. C. Yang & P.
H.
【别名】金腰带(温州),麻草(乐清) ,金剑草,咸鱼草。
【科属】豆科葫芦茶属
【形态特征】亚灌木,茎蔓生,长30-60厘米。幼枝三棱形,棱上疏被短硬毛,老时变无毛。叶仅具单小叶;托叶披针形,长达1.5厘米,有条纹;叶柄长0.7-3.2厘米,两侧有宽翅,翅宽3-7毫米,与叶同质;小叶卵形,有时为卵圆形,长3-10厘米,宽1.3-5.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上面无毛,下面沿脉疏被短柔毛,侧脉每边约8条,近叶缘处弧曲联结,网脉在下面明显。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长达25厘米,被贴伏丝状毛和小钩状毛;花通常2-3朵簇生于每节上;苞片狭三角形或披针形,长达10毫米,花梗长约5毫米,被丝状毛和小钩状毛;花萼长5毫米,疏被柔毛,萼裂片披针形,稍长于萼筒;花冠紫红色,长7毫米,伸出萼外;旗瓣近圆形,先端凹入,翼瓣倒卵形,基部具钝而向下的耳,龙骨瓣镰刀状,无耳,有瓣柄,瓣柄长略与瓣片相等;子房被毛,花柱无毛。荚果长2-4厘米,宽约5毫米,仅背腹缝线密被白色柔毛,果皮无毛,具网脉,腹缝线直,背缝线稍缢缩,有荚节5-8。花期8月,果期10-11月。
http://s2/mw690/0017atUxzy7gcB1noel91&690
http://s10/mw690/0017atUxzy7gcB2LwZX89&690
http://s9/mw690/0017atUxzy7gcB3dy1q08&690
【生境分布】常生于向阳山坡疏林下.路边.及丘陵地带空旷地。分布于浙江、台湾、广西、四川、云南.。温州市各县都有产,永嘉较多。
【药用部位】蔓茎葫芦茶的枝叶
【采集加工】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除去粗枝,切段晒干。
【药理作用】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味苦;涩;性凉。肺;肝;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消积杀虫。主中暑烦渴;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痛咳血;肾炎;黄疸;泄泻;肠炎痢疾;风湿关节痛;小儿疳积;钩虫病;疥疮清热解毒,消积利湿,杀虫防腐,妊娠呕吐,菠萝中毒,小儿硬皮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g。外用:适量,捣汁涂;或煎水洗。
【禁忌】
【应用参考】1.治咽喉肿痛:葫芦茶60克。煎水含咽。 (《岭南草药志》)2.治肺病咳嗽出血:葫芦茶干全草90克。清水煎服。(《泉州本草》)3.治痢疾:葫芦茶全草、细叶扯头孟根各60克至90克两。加鸡蛋一个同煎,煎至鸡蛋熟时,将蛋壳除去再煎,加生盐调味,汤蛋同服。 (《岭南草药志》)4.治风湿性关节酸痛:葫芦茶茎,每次二两,合猪脚节炖服。(《泉州本草》)5.治硬皮症:葫芦茶、拔脓膏(荨麻科糯米藤)各等分,和食盐捣烂敷患处。 (《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资料选编》)6.治妊娠呕吐:葫芦茶30克(干品)。水煎,分三次服。(《全展选编·妇产科》)7.治产后瘀血痛:鲜葫芦茶全草15克钱至30克。杵烂, 酌加米酒炖服。如用清水煎服,可治月经病。 (《闽东本草》)8.治暑季烦渴:葫芦茶,煎成日常饮料,以代茶叶。能解暑清热止渴。 (《岭南草药志》)9.治痈毒:葫芦茶叶捣绒,取汁滴于伤口,每日二至三次,每次适量。 (《贵州草药》)10.治荨麻疹:葫芦茶鲜茎、叶一两。水煎服;或用鲜全草适量,水煎熏洗。 (《福建中草药》)治疗钩虫病。取葫芦茶全草半斤(干品),加水800ml,文火煎至25ml。分两次于早晚空腹时服。治疗276例,治愈(服药 1剂,10天后大便镜检虫卵阴转)183例,无效93例。副作用少,仅个别病有恶心、呕吐现象。
本文由陈善泽摘编,仅作学习交流参考之用,治疗病症请遵医嘱。
2017.11.3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