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276 苦蘵(灯笼草)
标签:
草药 |
苦蘵
拉丁学名:Physalis
angulata
别名:灯笼草、鬼灯笼、苦职
科属:茄科酸浆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被疏短柔毛或近无毛,高常30-50厘米;茎多分枝,分枝纤细。叶柄长1-5厘米,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阔楔形或楔形,全缘或有不等大的牙齿,两面近无毛,长3-6厘米,宽2-4厘米。花梗长约5-12毫米,纤细和花萼一样生短柔毛,长4-5毫米,5中裂,裂片披针形,生缘毛;花冠淡黄色,喉部常有紫色斑纹,长4-6毫米,直径6-8毫米;花药蓝紫色或有时黄色,长约1.5毫米。果萼卵球状,直径1.5-2.5厘米,薄纸质,浆果直径约1.2厘米。种子圆盘状,长约2毫米。花果期5-12月。
生长环境:生长于山谷林下及村边路旁。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
入药部位:以果、根或全草入药。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味苦、酸,性寒,无毒。归肺经。
药理作用:抗癌作用。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解毒;消肿。主感冒;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牙龈肿痛;湿热黄疸;痢疾;水肿;热淋;天疱疮;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煎水含漱或熏洗。
各家论述:1.《江西民间草药》:治天疮,大头风,指疔,牙龈肿痛,湿热黄疸,咽喉红肿疼痛,肺热咳嗽,热淋。
2.《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肿散结。治咽喉肿痛,肺痈,腮腺炎;小便不利,血尿。牙龈肿痛,天疱疮。
注意:1.孕妇忌服。
2.
http://s1/mw690/0017atUxzy7eIqhSIqA40&690
http://s3/mw690/0017atUxzy7eIqiwXya12&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