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汾河沁水探古堡·【山西民间十大古堡探访】·之三

标签:
转载 |
沁水柳家堡
沁水湘峪堡
阳城砥洎城
沁水柳家堡
柳宗元是山西永济人,据说在他因搞改革而遭到人身攻击后,其族人至少有一支迁入中条山,落脚在现在历山脚下的西文兴村,繁衍至明代,成为当地巨族,在陆陆续续的建设下,柳家堡成为一处有内外府的庞大私宅。
柳家堡也建在一座山梁上,山梁西面的河溪是沁河的一条支流。在建筑手法上,柳家堡没有采用夏门梁家堡那种随坡就势、层层叠加的形式,而是先将山梁顶部修整成一个高台,周边垒起陡峭的护坡,加上高大外墙,便形成了极好的防御性,高台前后只有两条坡道供上下,坡道尽端都有高大门楼,内部也有地道、暗墙。
柳家堡内外府的格局颇有中国古代大型官制建筑前庭后苑、前署后宅的气势,外府的空间大多是献给各路神灵的,有宗祠、虞帝庙、文庙、关帝庙等。内府原有13座宅院,现存7座。内外府间的巷道上有两座石牌坊,造型古朴浑厚中有精细,3层的石雕斗拱精细程度不逊木作。柳家肯定有人钟爱斗拱,内府的“行邀天宠”门楼上的木斗拱是5层,而“司马第”门楼上有9层。
柳家堡内另一个绝活是藏有朱熹、王阳明、文征明、王国光等名人的几十通书法碑,俨然有座私家碑林。柳家是大文豪后裔,家中自然要着重体现文化的地位,堡内不仅有文昌阁,还有魁星楼,通常一座城镇也只在二者中选建其一。两座高楼还与古堡的防御功能结合起来,魁星楼实际上充当了堡门,文昌阁守卫着内府。
沁河主干流过端氏镇后,河谷宽阔了许多,人居其中不会再觉得山高压抑,从此向南至润城镇都是舒适的河谷空间,城镇自然多起来,同时这一带也是古堡最密集的地区。
明代,这里的商业手工业发达起来,富裕商户一旦重视子弟教育,便有优越条件供子弟读书。不久,大量沁河子弟考取功名当上大官,官商相映,此地一时格外繁盛。然而没有起码均衡的社会就没有起码的社会安定,明末关中大乱,起事的各路人马常来山西富裕地区劫掠,沁河众村落急忙将村变堡应对,湘峪堡是其中防御性能最突出的一个,据说李自成曾亲自带兵围攻过它都没有攻破。
湘峪河是沁河的一条支流,湘峪村建在河北岸一段很陡的山壁上。据说此村风水极好,明清两朝出了7名进士,其中《明史》上有传的孙居相、孙鼎相兄弟最为知名。孙家是湘峪望族,城堡也是在孙家的带领下修成的。
第一眼看到湘峪古堡时很难不被它震撼一下,比夏门梁家堡百尺楼矮不了多少的城墙临水而立,宽300米,相当于10座百尺楼。楼上多为二三层楼房的民居鳞次栉比,更有塔楼林立,这些高塔有堡门、角楼、碉楼、插花楼等,还有西侧紧邻的东岳庙的钟鼓楼,共有十四五座,如此景象,实可谓壮观。
从前要进古堡估计要过吊桥,现在有座石桥通正面居中的南门,进门后马上要上台阶,上到一个平台后,左右两侧各有窄巷,进窄巷一看才知,那高大的城墙还有内外两重,
窄巷连通的两重墙层面都是藏兵洞,外重的上层是墙顶马道,内重的二、三层楼高出外重顶部,有窗口可以向外放箭放枪。算上外重藏兵洞的向外窗口、外重马道,共有3层向外攻击的作业面,而且外敌即使攻入外墙也无济于事,他们只能在窄巷中挨打,这道窄巷相当于一条窄长的瓮城,如此防御设计还是第一次见到。
再上一段台阶才上到古堡内的主台地上,除了南门楼前有一小块宽敞地外,堡内全是窄巷,窄巷上空有许多过街楼,看来湘峪人把巷战的准备也做好了。
如此机关算尽的堡垒也没有保护住孙居相,他是万历朝的著名御史,但他得罪了崇祯皇帝,崇祯7年,就在湘峪堡建成之时,他死在贬所。其弟孙鼎相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三,曾任副都御使,据说因此他的宅院称三都堂,湘峪古堡也被称作三都古城。现在堡内最显眼的5层大碉楼就在孙鼎相的宅院内。孙居相的宅院损毁严重,万历赐建的石牌坊也只剩残柱。
![[转载]汾河沁水探古堡·【山西民间十大古堡探访】·之三 [转载]汾河沁水探古堡·【山西民间十大古堡探访】·之三](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汾河沁水探古堡·【山西民间十大古堡探访】·之三 [转载]汾河沁水探古堡·【山西民间十大古堡探访】·之三](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阳城砥洎城
从前沁河没改道时,砥洎城就在沁河中,就因为它所在的高台地像是沁河中的中流砥柱,而此段沁河在明代时称洎水才得名砥洎城。
由于是迎着水流方向,砥洎城临河的形态是圆形的,沁河虽然改道,但仍在砥洎城下留下一片水面,从前自北方走向润城,远远便可看到高大的圆堡立在水中,景象之壮丽不逊于湘峪堡,可惜现在一条高速公路从堡下经过,在视觉上截断了古堡和水面的联系,水中古堡的画面只有走到城下才有,但效果跟远看是不一样的。
砥洎城也建于明末,城的正门在南面,门上十几米高的城墙在门左侧有凸出,利于城门防守。进门后左手边有蹬道可上城墙,在蹬道上可看清城墙高处的蜂窝状的东西是古代冶铁用的坩埚,古代此间冶铁业兴盛,用废坩埚筑墙不仅废物利用,墙也坚固。
城内的格局与湘峪堡类似,窄巷中有很多过街楼,巷口有坊门。堡内最高大的宅院也位于最高处,房子上还有一座最高的插花楼,这种楼俗称看家楼,远望古堡时,显眼的那座高塔就是这座看家楼,它对古堡的轮廓线贡献巨大。宅院的主人是清代著名数学家张敦仁,为砥洎城所出的3位进士之一。
张敦仁宅后就是北部的临水城墙,城墙分高低两层,上层同时兼当城堡主台地的护坡,与两层城墙间的台地有10米高的落差,外层城墙与水面还有二十多米的落差,上有水门直通水道,内侧密布藏兵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