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剑 之 OLYMPUS 35 SP &PEN

(2011-05-07 18:27:30)
标签:

日系

七剑

旁轴

科技

日本

奥林巴斯

程序式自动曝光

杂谈

分类: 摄影乱谈

X100浮云了,这个可是全幅机哦!!

奥林巴斯的老旁,做工太扎实了!! 朋友送的!呵呵,用来砸核桃正好!七剑 <wbr>之 <wbr>OLYMPUS <wbr>35 <wbr>SP <wbr>&PEN七剑 <wbr>之 <wbr>OLYMPUS <wbr>35 <wbr>SP <wbr>&PEN七剑 <wbr>之 <wbr>OLYMPUS <wbr>35 <wbr>SP <wbr>&PEN



七剑 <wbr>之 <wbr>OLYMPUS <wbr>35 <wbr>SP <wbr>&PEN

七剑 <wbr>之 <wbr>OLYMPUS <wbr>35 <wbr>SP <wbr>&PEN

七剑 <wbr>之 <wbr>OLYMPUS <wbr>35 <wbr>SP <wbr>&PEN

七剑 <wbr>之 <wbr>OLYMPUS <wbr>35 <wbr>SP <wbr>&PEN

七剑 <wbr>之 <wbr>OLYMPUS <wbr>35 <wbr>SP <wbr>&PEN

七剑 <wbr>之 <wbr>OLYMPUS <wbr>35 <wbr>SP <wbr>&PEN

七剑 <wbr>之 <wbr>OLYMPUS <wbr>35 <wbr>SP <wbr>&PEN

七剑 <wbr>之 <wbr>OLYMPUS <wbr>35 <wbr>SP <wbr>&PEN

 

 

下面转自色影无忌

《七 剑》 之 奥林巴斯篇.1

文/图:Photoman


奥林巴斯篇:一门三杰


OLYMPUS作为品牌诞生于1921年,被当时的持有人——1919年成立的高千穗制作所首先用于制造显微镜、体温计等医疗用品。到1936年,高千穗的第一台6X4.5规格的折叠式120相机制作成功,意味着奥林巴斯照相机的正式诞生。到1949年,高千穗的公司名称更改为奥林巴斯光学工业公司并沿用至今。奥林巴斯不但生产照相机,并且也是国际著名的医疗及工业用显微镜、内窥镜、望远镜等光学产品的重要生产厂家。


奥林巴斯生产的135相机总是个性鲜明,每一款都有其独到之处。1980年代初OLYMPUS OM-4单反机的问世,曾经引起巨大轰动。在这台为职业摄影师设计的135单反相机上,奥林巴斯率先引入了多点点测光方式,并且第一次在135相机上设置了应付全黑或全白拍摄环境的 “高光摄影模式”和“低调摄影模式”,这实在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因为点测光被后来众多的单反相机普遍证明的确是卓有成效的人机系统,它大大提高了拍摄的成功率并可更有效实现摄影师的创作意图和理念。除了点测光之外,奥林巴斯首创的OTF测光、FP幕帘快门高速同步闪光等功能在135相机发展史上都具有技术里程碑意义。


其实形容奥林巴斯的旁轴相机仅仅只用一门三杰这个词似乎有点不公平,作为旁轴相机生产大户,奥林巴斯的经典作品实在太多,曾经创造过135旁轴相机历史上的很多第一,如日本第一台快门先决自动曝光镜间快门相机OLYMPUS Auto Eye,第一台135半幅旁轴相机OLYMPUS PEN,以及史上第一台装备有点测光表的旁轴镜间快门相机OLYMPUS 35SP等等,奥林巴斯一门三杰的故事就首先从OLYMPUS 35SP讲起。



强捍王者——OLYMPUS 35SP


OLYMPUS 35SP问世于1969年,是当时日本制造的最高级旁轴镜间快门相机之一。上世纪60—70年代,奥林巴斯生产一系列旁轴镜间快门相机,它们大多以35命名,并以数字35加两位英文字母区别不同型号和品种。从外观来看,35SP机身和镜头的造型直接借鉴了它的前代产品,六十年代生产的OLYMPUS 35LC以及35LE的式样,而SP的型号则应该来自它所具有的点测光(SPOT)功能。


尽管相对前代产品来说,OLYMPUS 35SP的体积已经缩小了不少,但在七剑当中仍然是个头最大的一种,它的体积为129X75X61mm,跟国产凤凰205相机接近,但做工和质量比凤凰相机就要精密细致得多了。35SP造型简洁流畅,虽然体形不小但持握的手感却相当的好。奥林巴斯为这台当时顶尖的旁轴相机配备了G. ZUIKO 42mmF1.7镜头,快门为SEIKO FLA(精工FLA)全机械镜间快门,快门速度范围为1—1/500秒加B门。35SP曝光方式相当特殊,配备有快门先决自动曝光、程序式自动曝光和手动曝光三种方式,cds控制的测光表提供视角为20度的区域测光和6度点测光,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内置点测光方式的旁轴相机。


奥林巴斯的ZUIKO镜头多年来享有盛名,它的成象风格既不如NIKKOR那样尖锐,也不象CANON的那么柔和,而是在锐利的同时仍然讲究细腻影调,色彩真实而不夸张,非常注重层次和细节的真实再现。80年代以前的ZUIKO镜头常常会在“ZUIKO”商标前加注单独的字母,比如35SP的G. ZUIKO,这个单独字母具有特殊含义,它代表镜头使用的镜片数目。G. ZUIKO采用7枚镜片,因为G在英文字母排序中的顺序是第7。其它的ZUIKO镜头也以此类推,如F. ZUIKO是6枚镜片,E. ZUIKO则是5镜片。OLYMPUS 35SP的7片5组双高斯镜头直接继承自1960年代的奥林巴斯名机OLYMPUS 35LC和OLYMPUS 35LE。这只42mm的7片5组镜头性能相当突出,分辨率接近每毫米100线对,远远超过很多单反相机镜头。稍微遗憾的是,由于当年彩色摄影并不普及,镜头镀膜技术也不如今天进步,因此该镜头的光学特性和设计着重为黑白摄影考虑,因此在色彩传递性能上不如当代相机,但在1970年代早期,它已经足可以傲视群雄。


OLYMPUS 35SP的精工FLA(SEIKO FLA)机械式镜间快门性能出众,除了速度档位齐全外,还能以快门先决自动和程序式自动方式工作。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35SP的机械控制程序式自动曝光不能象今天的电子相机那样大范围调整光圈和快门组合,而是只能以快门速度1/15秒——1/250秒配合自动光圈工作,此时的测光联动范围为EV 5.5—EV17(ISO100),全手动曝光时的测光联动范围为EV3—EV17(ISO100),以自动曝光方式工作时,测光结果超过联动范围将锁住快门。35SP镜头上分别设置有快门环、光圈环以及调焦环,将光圈环置于“A”,手动设定快门速度为快门先决自动曝光,快门环和光圈环都置于“A”档则为程序式自动曝光;两者均手动设定为全手动曝光方式。另外,光圈环上还设有闪光指数档位。配合不同闪光指数的闪光灯,可进行指数式自动闪光。


35SP的点测光表可说是首开旁轴相机先河,也因为这个原因,它的取景系统以及分光棱镜变得很复杂。首先,由于测光组件的大型化,测光电眼就不能再设置在镜头上方,而是单独放在置于前脸取景窗右侧,并单独设有光孔,大小由机身侧面的感光度调节盘控制。另外,取景器内部的测光结果显示也不象别的机种那样以光圈值显示,而是以EV值显示,并以深浅不同的两段颜色来提示摄影者相机是否处于低速快门。测光显示标尺横置于取景视野上方,并且在测距窗左侧单独开设有采光窗为标尺提供照明。由于取景系统的复杂化,原本在35LC和35LE相机上采用的取景框移动校正视差功能不得不取消,只能采用在取景框内标示出不同取景范围的方式来表示视差。OLYMPUS 35SP默认测光方式为视角20度的中心区域测光,按下机背上的“SPOT”按钮则是视角为6度的点测光,测光角度刚好涵盖取景视场中央的对焦黄斑。与其它相机不同,在进行手动曝光方式拍摄时,35SP测光表仍然工作而不关闭,这种工作模式为职业摄影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过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点测光在提高35SP曝光精确度的同时,也带了一些小麻烦,因为测光电眼上移,那么在使用具有阻光系数的滤光镜时,就需要单独重新计算曝光量,不能依据相机测光表数值进行拍摄。总体而言,35SP的操作简单方便,充分考虑了专业应用,着眼点为高级摄影爱好者和职业摄影师,是一部1970年代非常优秀的旁轴相机。


1972年,35SP的改进型号OLYMPUS 35SPn问世,这部相机改进了35SP的外观,卷片扳手和倒片钮都更加大型化,手感和操控性有了很大改善,OLYMPUS商标也改用了新的设计,也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奥林巴斯的LOGO式样。并且,35SPn增加了电力检测功能,机背上分别增设电力检测按钮及指示灯。另外,35SPn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改进了镜头镀膜工艺,以便适应逐渐增多的彩色摄影要求。到1973年,OLYMPUS 35UC相机问世,它虽然是35SPn的改进型号,但仅仅只在35SPn基础上稍微改进了外观,功能上并没有新的增加和变动。整个OLYMPUS 35SP系列相机生产至1974年停止,其中35SP数量较多,而35SPn和35UC因为生产时间非常短暂(都只有一年左右),因此在二手市场难得一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