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anyfun
anyfu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753
  • 关注人气: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旦就这么过来了!

(2010-01-02 00:10:02)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杂谈

2010年元旦

本想找个地方拍拍照

目标是福州泛船浦教堂

 

结果下小雨

就取消了行动

陪林大爷去4S点保养车子

 

随拍

昊锐

大灯和前鼻梁还是很有特点!

车子整体做工也相当的不错!

很细致!

 

元旦就这么过来了!

 

 

下次去拍了

另先转下泛船浦教堂简介:

泛船浦内看番船
这是福州 谚语的俗对。
鸦片战争以后,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之一,仓前山设立了各国领事馆、外商洋行、教堂、教会学校、医院等。仓前山南面在清光绪年间被辟为占地达250多亩的跑马场(今福州市体育中心)。明弘治年间(1498年),督舶太监将中洲无偿割让给外国人开辟新港,以便番船停泊,而得名“番船浦”,后谐音改称“泛船浦”。
咸丰十一年(1861年),闽海关(洋关)建立后,在泛船浦码头设立验货厂与连锁仓库。规定马尾港进出口货物必须运至泛船浦海关验货厂查验。若大型轮船不能驶入泛船浦,就由驳船盘运至泛船浦海关连锁仓库或验货厂候验。后来为了方便进出,经闽海关核准,可在营前海关办事处查验。

  泛船浦有座著名的教堂,就名叫泛船浦天主堂。它位于泛船浦新民街北、海关巷东,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据《福州地方志》记载:明天启五年(1625年)相国叶向高归故里,路过杭州时,在监察御史杨廷筠家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他们一起到福建。艾儒略就在福州传教,并在宫巷建大堂一座,名三山堂,为福州最早的天主堂。

  艾儒略在福建传教23年,建圣堂22座。从1848年到1936年约80余年期间,福州教务最为兴旺的主要有泛船浦天主堂、西门三官堂、仓山乐群路小教堂、上渡天主堂等9座。这些教堂最早租用民房,或利用旧式民房改建,虽保留原来建筑的外貌,但内部装饰西化。1933年落成的泛船浦天主堂和1938年建成的花巷尚友堂等是完全西式的建筑。

  清康熙道光年间,清政府实行禁教,闽浙总督驱逐外国天主教传教士,宫巷天主教堂被查禁、没收改为关帝庙。福州成为通商口岸后,传教士接踵而来,恢复传教工作。同治三年发还旧时没收的教产,福建省通商总局以泛船浦民田抵换宫巷原天主堂。

  同治七年(1868年),福建教区主教李宏治在泛船浦建一教堂,下作教堂,楼上为神父居室。清光绪初年,教区买下仓前山乐群路一家洋行二层西式洋楼作为临时主教公署。民国元年,泛船浦教堂改作福州教区主教座堂。

  1932年,将旧堂拆除,改建双层24开间的新主教府,并在旁边建造新座堂。1933年座堂与主教府同时竣工,总面积18亩。新建的泛船浦总堂为钢筋水泥砖木混合结构,单塔楼仿哥特式建筑。中世纪和近代的建筑大师大多来自欧洲拜占庭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也随着欧洲国家在世界范围的入侵,带到了福州。

  教堂钟楼有20米高,上面的十字架有3米多高。报时大钟钟声可传10里之处。堂身十字形,长60.2米,宽19.5米,面积为1371.4平方米,可容2000余人。该堂面对闽江,气势宏伟,是全省最大的天主堂,时称江南第一堂。1946年福州教区升格为省总主教区,该堂成为福建天主教主教区总堂所在地,是全省教会活动中心。20世纪60年代电影《地下航线》还曾在此拍摄外景。

  2008年,因道路建设需要,泛船浦教堂神父楼不得不进行迁移。考虑到其为文物,故有关方面选择了整体平移的方式来迁移该建筑10月6日,经过一个多月平移80.7米后,安全抵达旋转的指定位置,开始进行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转身”(见左图),由原东西朝向变为南北朝向,最终与主教堂平行。

  神父楼整体平移后,还将对其破旧部分进行修缮,经过修缮的神父楼将发挥更多的功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