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作协主席稿纸村妇文稿王宝强文化 |
最美农村女作家
今天早上上班后,安排好工作,就见门卫带着一位村妇来到新闻部来见我,我正诧异间,就见村妇一边小心翼翼递给我几本手写的文稿,一边胆怯对我说,这是我写的小说,你看能不能把它拍成电视?这就让我更加诧异了,敢情人家是来找我拍电视剧的,也难怪,电视台不就是拍电视的?无论如何,先请人家坐下,就开始翻阅她递给我的那几本小说。
一本是《王宝强自闯北影厂》,一本是《为了理想》,还有一本是《我要上学》,我一边粗略地翻看着她写的这些小说,一边询问她写作的初衷和写作经历,心里却在想这人怕不是精神有问题?就问她从事什么职业,她说在家里种地种菜。问她家里有孩子了吗?她回答说已经8岁了,然后又问她老公干什么?她说老公在外打工。我就像在查户口,而她问什么就答什么不多说一个字,看见她人很正常,我就开始认真翻阅她写的小说。
稿纸是一般农村商店里最常见的横格稿纸,每张稿纸上都用圆珠笔密密麻麻地写得满满当当,虽然字体不怎么样,但是写得极为认真。看着这些散发着浓浓乡土气息的小说,就逐渐被她小说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我看了足足有半个多小时,余光看见她低着头,两只手交叉在一起放在腿上的包上,忐忑不安地一直在等着我说话,给她这几本小说一个评判。说实话,没看几页我就决定要帮助她,一是我已经被她这种执著的精神所打动,二是作为一名只上到初中二年级就已经辍学的她写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难得。虽不至于一定能帮助她把这些小说拍成电视剧,但至少也能为她拍个新闻。我站起身说,写的还不错。她松了口气,但也不见大喜过望的样子,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我拿起电话就联系泰安电视台新闻零距离栏目的一位副主任,把这条新闻线索上报了,而那位副主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立即拍板稍后进行采访,她虽然在一旁也听到了我们的对话,但是依然不动声色。我又找来新闻部一位副主任,依靠他在市文联的关系,让他帮助联系了我们市作协主席,并把市作协主席的电话留给了她,让她带着作品去找作协主席。直到这时,她的眉头才有一点舒展。我依然漫不经心的翻看着那几本小说,在《我要上学》那篇小说的稿纸上我发现反正面都写满了文稿,不经意的还在《为了理想》这本书的最后发现了这么一段文字,而真正打动我的也正是这些文字。在征得她的同意之后,我把它记录了下来,并把部分文稿用手机拍了下来。现转载如下:
农村人想实现理想为啥这么难?
我是个农村妇女,我有个爱好——爱写作,最近我写了一部短篇小说名叫《王宝强自闯北影厂》,写完后,我猛然心动,我想把他拍成电影,为什么?因为我很爱看王宝强演的《士兵出击》,里面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深深刻在了我的心里,他把许三多这个形象塑造的活灵活现,让大家认识了这才是个真正的兵,而王宝强本人也是个传奇,他从河北少林寺出来,在北影厂一呆就是三年多,苦苦地等待,每天饥寒交迫,只吃几个馒头,夏天睡在杨树上,冬天钻进地下通道,这样的人怎能不苦尽甘来呢?我很佩服这样的人,也爱写这样的事,我就从别人那里了解,又加上自己的一些述说,写出了这部短篇小说,而我觉得这样写完并不完美,而应把他拍成电影,激励那些有理想、想飞上天的年轻人,记住这句不抛弃、不放弃。王宝强在《士兵突击》里演出了这种奋进不息的精神,而他自己的传奇也更证实了这句话。
我就向各地电视台打电话,想通过宣传达成我的心愿,我想即使电视台不肯出面,我还是想尽各种办法来实现它,找到王宝强,一定让他拍出这部电影,我想王宝强一定会得大奖的,可到如今电视台也没人来找我,我却还在傻傻地等,这我又想起王宝强他都能等,我为什么不能等?他在北影厂的时候每天都饿着,而我至少饿不着,想想我这等待又算得了什么?我认为我写的不好,但是拍成电影效果一定很棒,这几天的奔波我不得不说出一句话:农村人想实现理想为啥这么难?
问起她是怎么积累《王宝强自闯北影厂》素材的,她回答说是看了不少杂志期刊,还到北影厂大门呆了几天,向梦想着和王宝强一样能够成功的人打听的,然后又根据自己的想象让这些内容连贯起来,最终形成了这部小说。本想留下她那几本小说仔细看看,但看到她和宝贝似地也就不忍心留下。临别前,我要她留下了联系方式,以便采访她时好联系她,她还懵懵懂懂地问是不是要她赶来电视台?我说你在家等着就行了,我们到你家采访你。她点了点头,然后就走了,依然看不出半点兴奋。我看着她的背影,心里默默祝愿她一定会实现她的理想。也请能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能够鼎力相助,特别是如果哪位朋友如果认识王宝强,一定想办法让他看看这部接近3万字的小说。因为在现今城乡差别日益缩小的今天,让农村的父老乡亲,兄弟姊妹再说“农村人想实现理想为啥这么难“就是我们城市人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