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是否近来真的在年轻人中间很流行,说实话我不知道。但近日,围绕着这“白毛女”的嫁与不嫁“黄世仁”,媒体却是真的很热心也很热闹,各路人士畅所欲言,各种观点纷纷亮相。还说实话,看得我多少有些两眼发晕,搞不明白同志们究竟对什么感兴趣?或者说究竟意在批评什么?是时代的苍桑变迁,亦或是女性的权钱膜拜?
然而,以笔者愚见,所谓“白毛女嫁给黄世仁”,无论是否应该,这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换言之,之所以会产生一个“白毛女”嫁与不嫁“黄世仁”的问题,原本就是无聊学者哗众取宠的媚俗式设问罢了。此种设问可谓是着眼于流行而对历史和现实之双重意淫式的歪曲。
“白毛女”嫁与不嫁“黄世仁”能够成为一个真问题的前提无疑是现在的年轻人真正的了解历史语境中的“白毛女”和“黄世仁”,或者说只有当现在的年轻人对“白毛女”和“黄世仁”的理解符合其历史语境中的原初意义时,这一问题方始谈得上有意义,倘若现在的年轻人眼中自有其自己的“白毛女”和“黄世仁”,则这一今日的嫁与不嫁真的还能够具有多少问题意义吗?
历史语境中的“白毛女”和“黄世仁”,绝非一个简单的贫与富的差别,而今日之年轻人眼中的“白毛女”与“黄世仁”恐怕更多不过就是贫与富的两个代表或者说是象征罢了。如是,则贫穷愿意嫁给富裕有罪吗?不合理吗?难道灰姑娘和王子的爱情故事不是古今中外,人同此美好之愿吗?
难道凡美色欲嫁财富就必定是所谓的权钱膜拜?就一定应当被给予道德的否定?难道这不是某种虚伪吗?难道美色只有嫁给贫穷才能实现道德的升华?则那升华的又是什么道德呢?
真不知某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故意混淆历史语境中的“白毛女”、“黄世仁”与现实语境中的“白毛女”“黄世仁”,并虚构一个貌似深刻的伪问题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了博取某种浅薄的眼球注意和浮躁的流行舆论乎?
亦或就是在面对美色愿嫁也更喜嫁财富的现实面前,欲进行道德的批判却又不免理曲辞穷,因而不得不借历史的概念混淆现实的清水?从而好用历史为简单的现实涂抹两笔可疑的道德色彩,于是财富终于可以成为权钱,也就方便了自己心虚且苍白的批判。
而在笔者看来,这其实真的是一个多少有些无聊的文字游戏。毕竟,财富不是天然的罪恶,所以美女实在是有理由嫁吧嫁吧不是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