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大连高尔基路一带日本房,扒的风声渐紧。一日,在同学Y引领下,去了那里,将郭沫若第二任妻子郭安娜旧居拍照了下来。
“郭沫若怎么和一个日本女子结为夫妻的呢?郭沫若没在大连居住,他的第二任妻子郭安娜,怎么会居住在大连呢?……”
由一幢日本式小楼,作为“引子“,找来书读,揭开心中迷团,知道了这样一个爱情故事:
一见钟情
1916年,东京。日本女护士佐藤富子与中国留学生郭沫若不期而遇。当年,郭沫若24岁,佐藤富子22岁。
郭沫若给佐藤富子寄去第一封信: “我在医院大门口看见您的时候,我立刻产生了就好像是看到圣母玛利亚那样的心情,您的脸放出佛光,您的眼睛会说话,您的口像樱桃一样,……我爱上了您。……”之后,信如雪片,一个星期通信达5次之多。
佐藤富子被郭沫若燃烧起来的激情感动,为其才华横溢的爱情诗所陶醉。她回信说:“每天每天我都在思念你!”“除你而外我是不能再爱别人。我这个肉体,我这个灵魂,除你而外是不许为任何人所有。”
相识4个月,两个人同床共枕。郭沫若给她起了个中国名字:郭安娜。之后,生下五个孩子,四儿一女。
万里寻夫
1948年,即中国诞生前一年,已与郭沫若断了10多年音讯的郭安娜,一个偶然机会,知道了丈夫消息,便立即携儿带女,从日本坐船到台湾,再从台湾绕到香港,找到了丈夫在香港的家。
郭安娜见到自己丈夫最初一刹那,心情异常激动。然而,她见到丈夫身边一个年轻女人,又依此排着的孩子们,转而陷入极度心酸之中。原来,丈夫在回国第二年,就另娶了一个小他丈夫24岁的青春少女。郭安娜是个善良女人,不愿意为恢复一个早在11年前就支离破碎的旧家而破坏一个完整幸福的新家。她虽然脸上依旧闪耀着圣洁光辉,可心里则流着血和泪,对郭沫若说:“我走,让她留在你身边吧!”
在组织安排下, 郭安娜定居大连,改为中国国籍,与酷似父亲的长子住在一起。她有一间独属于自己的房间,就连其子女都不得擅入。那时,她才40多岁,一个女人需要爱情滋润的年纪,而她却那个房间里默默独处,看着窗前岁月划过,一呆就是45年(期间也去上海,两地都有子女)。
宽容大度
1977年,郭安娜和女儿去北京看望病重的郭沫若。两个在年轻时曾如此炽烈地热恋过,而后又长期分隔的老人,耄耋之年见面了。一起怀旧,兴奋谈论往事。郭安娜握着郭沫若说:“你变了,变的慈祥了,你是会进天堂的。”郭沫若迈着蹒跚的步子,送郭安娜母女到病房大楼门口。两个老人,长时间的紧紧握手告别。车子开动了,两人还不断的挥手致意,直到见不到为止。
不仅如此,对浪漫、多情的郭沫若,其实,郭安娜一向宽容大度。她不抱怨丈夫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理解这种情感,甚至准备为之作出牺牲。她只是考虑儿女们不能没有父亲,不能没有父爱。年轻时,当她得知郭沫若爱上一个女人时,她就对郭沫若说过:“假若没有这许多儿女,我是随时让你自由的!”
这次,是两位老人最后一次见面。第二年,即1978年,郭沫若去逝,享年86岁。八个月后,他的第三任妻子于立群也随着去了,只有63岁。此时,郭沫若结发妻子张琼华,第二任妻子郭安娜还活着。郭安娜虽然饱经苦难沧桑,却活到了101岁,病逝于1995年。
本文资料,主要来之于从图书馆借的一本书:《中国十大情圣》(丁国旗著)。这本书中,郭沫若被列入“中国十大情圣”之一(还有胡适、郁达夫、徐志摩、张爱玲、肖红、傅雷、三毛等……都是些文学艺术大师)。人的情感世界,都是丰富的。只不过这些文人们不加掩饰,善于用文学艺术语言将其描写的淋漓尽致罢了。
书中提到1939年郭沫若与朋友聚餐时对话,这可以算作为他对于自己女性情感世界一个诠释吧。郭沫若说他承认自己 “好色”,但决不是“好色之徒”,因为“之徒”二字是贬义地。他说:“好色,应是对人体造型的欣赏,青春活力的赞美……古人云:好色不乱。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好色是人的本性。审美之心人皆有之,明确了这个界限,就应该承认,人人都有点好色。……”
书中还提到: 郭沫若和于立群,正式结为夫妻后,再没给他的生活添出新的情爱苦味来, 郭沫若也许因为年龄已经大了, 也许因为新中国成立了,也许因为他已经是儿女成群的人了(与于立群生了六个孩子,四男二女。"两窝"共十一个孩子)。
写于2009-10-13
《读书札记(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