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国内talkbox类app的发展一点思考

(2011-08-13 22:51:02)
标签:

杂谈

分类: 个人观点
talkbox是一款跨平台的基于网络的电话对讲机软件,国内对该app模仿的最成功的目前来看就是李开复旗下的小米科技开发的米聊,以及什么都插一腿的腾讯做的微信。
他们从开始copy talkbox开始,然后集成kik,集成kakao,集成lbs,集成微博....然后从基于电话簿和email列表的硬关系向微博、开心、qq等弱关系的扩展,然后强行让我们读取一些好友关系,然后慢慢地他们就想一统硬关系和弱关系。
可是这里有一个问题的关键就是,硬关系和弱关系的关系,硬关系是我随时随地想联系到就可以联系到人(即基于电话薄和email关系的,不过email在国内这边略显削弱),而弱关系是我在特定领域特定环境下认识的人(比如qq好友,我不上qq就联系不到;比如微博好友,我不上微博就联系不到;比如论坛好友,我不上论坛就找不到人)。诚然近期这些关系开始纠结和重合,但我想大部分人还是把这两部分巧妙和小心的分离着。
当我们出于维护硬关系而是用某些软件的时候,慢慢发现他们想把我们的弱关系也搅和到一起,想让我们全部在他们的平台上完成一切。可是可是我们自己却在这种大而全的平台上迷失了自己,虽然google+提出的圈子概念有助于人们管理日益繁杂的关系圈,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没有准备好在一个平台下面对我在不同平台上认识的所有的人。
也许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可以做出一个很好的概念,也许可以获得很好的报表,但就个人使用习惯而言,如果将所有关系捆绑到一起,我将会疲惫不堪。so,个人不看好目前他们所走的发展线路。

ps.一家之言,起于我为了发语音微博而绑定微博帐号到米聊,然后米聊开始读取我的微博好友关系并推荐,于是我关掉了微博的关联,却无意中发现它莫名开始读取我的email列表,也许是我无意中允许了,但是就我目前的记忆来说我没允许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