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楼村的“山沟沟”,原生态、耐看

(一)前言
大年初五,市区到处是人,路上到处是车,欲找个僻静的地方,想起了“宝楼村”,想起了没进去过的“山沟沟”。
“山沟沟”,就是“山沟”,指两山之间低凹而狭窄的地方,通常有涧溪流过,因此又称“山涧”或“山谷”。在汕尾城区的宝楼村,它的北面,或者宝楼山下(东侧)就藏着一个“山沟沟”。
(二)宝楼村:“山沟沟”里惊显“格桑花”
宝楼村,曾经去过多次,这次有重大发现,村道的边上种上了“格桑花”。
据研究,格桑花,又称“格桑梅朵”;“格桑”,代表着“美好时光”或“幸福”,“梅朵”,指“花”。显然,格桑花是“幸福花”,藏着藏族人对“幸福吉祥”的期盼。据说,在元代,蒙军入藏,将“翠菊”(即波斯菊)种子带入,在西藏生根开花;那时,吐蕃王朝灭亡,忽必烈创造了空前盛世;那时,人们就把“翠菊花”称作“格桑花”,即“盛世之花”。
格桑花,广义上是指生命力最顽强的“野花”。有一种传说,古代的藏区曾发生严重的瘟疫,很多人病死。有一天,活佛经过,用当地的一种植物救治百姓,没想到活佛被累死。当地人为纪念活佛,想到他嘴里常说到的“格桑”植物,称他为“格桑活佛”。后来,所有象征希望和幸福的美好事物也被称作“格桑”。从此,草原上最美丽的花则被称为“格桑花”。
格桑花,美丽而不娇艳。它喜爱高原的阳光,不畏严寒风霜,视为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一种野花。没想到,来到宝楼村的“格桑花”,在冬天的严寒里也能开得这么惊艳!成为南海边上、宝楼山下的宝楼村“村花”。
除了“格桑花”,宝楼村也有一片开艳的“油菜花”。以前去平东镇看“油菜花”,说穿了,只能算是油白菜的花。现在的宝楼村,却是真真的“油菜”的“油菜花”。
(三)宝楼村:“山沟沟”里藏果园
过了宝楼村,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沟沟”,里面层层梯田,种植了大量的荔枝,是名符其实的“荔枝园”。源此宝楼山的一条溪流从果园中从上到下、从西向东穿过,汇入宝楼村从北向南的的小河,即宝楼河中,最终流入“宝楼水库”。
这条东西走向的“山沟沟”,没有“正经”的路,但果园确实是“正经”的果园。说路“不正经”,是因为它只是果农踩踏的痕迹而已;有时,走着走着,这“痕迹”会淹没在草丛中,让人费心地去寻找,还好有溪流带路,大方向不会错。有时,走着走着,不经意间,还会与溪边的“芭蕉树”见面,甚至还会遇见古老的已结果的“李树”。在这样的“山沟沟”里探险,有时还真为自己捏把汗:虽说这个时节很少有蛇出没,但你绝对想不到,半山腰的山地平台还藏着湿地;看起来是带点枯黄的野草,可脚踩下去却是水和泥,没想到水、泥和野草也能“和谐”得天衣无缝!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定要多长个心眼啊。溪流的声音哗哗地流过,却更显得这里的幽静,不得不佩服团员们的胆子真大,只是个别团员开始担心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们爬的最高处就是一片湿地,这里也是宝楼山的脚下,我们从东侧就近仰视宝楼山,它就耸立在眼前;在这里,你就可以体验什么叫渺小,什么叫高大。
“山沟沟”的最底部,还有一片良田,配上远处的山、溪流,特别富有“山水田园”的诗意。也许,她美得不够奇特,却美得细腻,美得有诗意,美得有生活气息。站在田坝上,视野辽阔,这可是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就像评价一位五官端正好看的姑娘:“耐看”。
人们都喜欢“峡谷”,特别是大峡谷,都能惊艳整个世界。而我对平常的“峡谷”,即“山沟沟”却情有独衷。“峡谷”,指谷坡陡峻、深度大于宽度的山谷,简单地说,就是狭而深的河谷,以险峻著称,是大自然的奇迹:谷底九曲十八弯,山环水绕,两旁悬崖,刀劈斧削,岭上危岩,巧夺天工;。峡长谷幽,山青水碧,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置身峡谷谷底,陡峰绝壁,壁立千仞,山欲倾倒,触目惊心;站在峰顶,瞭望远处,山外有山,群山茫茫;俯瞰谷底,云萦雾绕,烟波浩淼,恍如梦境。可是,你知道吗?就是因为其“险峻”,才会内心深感不安。宝楼村的“山沟沟”,没有“险峻”,更没有“绚丽”,山做背景,果树做画,溪流穿峻其间,自然去雕饰,秀色本天成,同样也算是一幅美丽绝伦的图画,美极了!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歌坛流行“西北风”,那英的作品《山沟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走过了山沟沟,别说你心里太难受;我为你唱首歌,唱得白云悠悠。走过了山沟沟,大风它总是吹不够;我为你唱首歌,唱得大河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