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头村:依山傍水,是南海边上“梦里水乡”

(一)明代的小山村:浮头村
在陆丰与海丰的交界处,东溪(流冲河)与螺河交界有个小山村叫“浮头村”。公元1443年(即明代),庄氏定居浮头村;清代,在村前修建宗祠,堂号“追远堂”。有趣的是,在宗祠的后厅高挂“状元”牌匾,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1793年(即清乾隆四年),书生庄有恭赴考,途经“浮头村”,得到了庄氏宗亲的资助,没想到他后来中了第一名状元,御封太子少保七省巡抚。为了感恩,他手书“状元”匾额相赠,并同意在庄氏宗祠前竖立他的功名旗杆硖。
追远堂,文化氛围浓厚。比如祠前有幅对联:“浮峰启瑞,天水流芳”;前厅对联:“传家锦绣,华国文章”。最有意思的是“族训”,放在现代也有积极意义。如爱祖国:破巢之下无完卵,要学文习武;求知识:没有文化,就业经商无门;敦宗族:敬奉先祖爱宗族;孝双亲:物质上满足,精神上欢欣;严家训:父母严而有慈,子女要有好习惯;严仁爱:把别人看成自己有恻隐之心,助人为乐,宽宏大度;求信义:捍卫正义,注重承诺;重从善:多做善事,讲良心;勤俭:勤可养身俭养德;淡名利:淡泊名利;恒开拓:困难前不气馁,成功靠持之以恒;学不止:先求一技,再求广博精专;婆媳和:婆疼媳要像疼女儿一样,媳宽容相敬;夫妻爱:百世修来同船渡,三生有幸同床眠;绝毒品:吸毒家破人亡;戒恶习:酗酒误事,适饮强身,豪赌破家,惯赌丧志。
“浮头村”,盛行戏曲,建有“剧团”。据研究,这个业余剧团成立于1953年,是解放后陆丰最早成立村级业余剧团的乡村。1986年,组建“新潮白字剧团”,团员达五十多人;年演出场数突破二百场,最高纪录达二百四十多场;1996年,省上进行了表漳,颁发了奖牌和奖金;多次应邀赴港演出。特别是戏曲高手庄孝强,能编、能导还能演,代表作《三女争义》。
据查,小小的“浮头村”,过去是贤才辈出。清代,有一举两贡十八秀。如1794年,庄文琴考取举人(第一名),朝廷钦赐匾额。村里流传一个故事:庄秀才在大安石寨教书,年终时人家欲考考其才学,来决定来年是否续聘。出上联:“竹长根短难闯石寨”,意思是庄秀才的才学要想拿回年终薪酬可没那么容易。当时,秀庄也无法应对,回家后想起祖先源自甘肃天水,于是作联:“天水直落能赶江夏”。大安石寨的人看后很是佩服,不仅如数奉上应得薪酬,而且加重薪金续聘庄秀才。近代,“浮头村”有不少参加革命活动的志士,庄艺、庄伯岳是东江特委,为革命牺牲了18名烈士。
(二)浮头山:有座寺庙叫“佛法寺”
浮头村,南边有座山叫“浮头山”,半山腰有座寺庙叫“佛法寺”。据寺庙主持说,过去此庙称“清云观”,比较小,但历史悠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改建,现在叫“佛法寺”。
“佛法寺”,地理位置独特。螺河刚绕了大半圈,风景秀丽,远处是连绵的山。从风水学上说,“浮头山”是“象山”,站在浮头村看,确实像一头可爱的大象;远处相对较矮的长条形山叫“狮山”,我站在寺庙的位置远瞧,确实似一头雄狮。寺庙主持,人很热情,邀请我们喝用山泉水泡的绿茶,还给我们指点登山的位置。他说:“从寺庙向下走,看到了吧,有颗梧桐树,左边有一条小道可直达山顶。”
来到梧桐树边,仔细观察,才发现有一条陡峭的较窄的山路直通山顶。“浮头山”,半山以上没有树木,都是已些枯黄的野草;踩着有一点痕迹的山路,小心熠熠地往上爬,沿途有寺庙主持刚栽下的小树庙,不细心分辨,还以为是野草呢!山不高,很快就到达了山顶,没想到,山顶的风很大,空气清新,最重要的是可以俯视浮头村,还能远瞧潭西镇、海丰的大德妈祖;特别的苏区场的水田及螺河,配上高低起伏的山体,云雾缭绕,还以为来到了“桂林”,只是这里的山体没有桂林的山那么尖而已。站在山顶,人间的琐碎杂务仿佛一下子丢到了九霄云外,贪婪地呼吸着带有螺河气息的空气,尽情地享受着这难得的人间美景!有趣的是,从高螺过来时,观察“浮头山”,平地起山峰,就像一个又大又圆的“馒头”,到顶才发现,是长条形,似象的脊背。
浮头山,别以为只有美景,还有人文历史。据说,就是这座山让附近相邻的两个村浮头村、郑家村起了争端,结果,两村“断交”,不再礼尚往来,更不能通婚,这就是近代发生的“战事”:浮头山风云。
据说,民国14年,陈炯明被国民革命军打败,没想到这个节骨眼上浮头山下的浮头村始祖“德景公”的坟地让人挖了。这块坟地,说起来真是个好地方,背依浮头山,前靠“八孔河”,山顶还可俯视整个村庄。这样的“风水”宝地按民间的说法可保佑全村人丁兴旺,平安吉祥。现在,这么好的坟地让邻村的郑大胆挖了,把他父亲安葬在这里。
在海陆丰,祖坟被挖,算得上是“奇耻大辱”。郑大胆,为何会有这么大的胆?原来,郑大胆,原名“郑永远”,他曾在陈炯明手下担任过副营长。这个“副营长”,虽说是他爹生前花五万块大洋买的,但“郑大胆”这个名号却是自己亲自起的。民国11年,他跟随陈炯明发动兵变,炮轰越秀楼,与孙中山决裂;之后,孙中山通电讨伐,最终退居香港。侥幸活下来的“郑永远”悄悄溜回郑家村,再次当一回“郑大胆”;他带回了“四姨太”,说穿了就是“郑大胆”在广州太平戏院看大戏时相识的戏子。听说“郑大胆”的老婆和两个妾都很漂亮,但他更宠爱这位会唱戏的“四姨太”。祖坟被挖后,当时的族长带族人操起砍刀、土枪和雷管去郑家村计说法,没想到被有备无患的郑大胆在腿上来了一枪,只好爬回了浮头村。
民国16年冬至,浮头村庄氏正在庄氏宗祠大祭祀,族长发誓此生必报血海深仇。村中的放牛娃发现,有个妇人哼着小曲去浮头山,旁边还有人抬着轿子,轿前和轿后配有带枪的打手。族长知道后,断定:此妇人必是“四姨太”,她要去浮头山“清云观”。原来,“四姨太”有了身孕,要去“清云观”答谢、祈福哩!在“郑大胆”看来,这或许是占了风水宝地的爹显灵了。因为他虽然婆娘多,但会“下蛋”的没有。没想到,族长盼报仇盼了整整两年,现在机会来了;他请来醒狮班的大师父商讨计策,让人拿上土枪和雷管在浮头山埋伏,只等“四姨太”下山。当“四姨太”的轿子下山时,埋伏在树林的人引爆了事先埋在山路上的雷管,前面的两个保镖瞬间倒下,四个抬轿的吓得拨腿就逃,后面的两个保镖,刚要拔枪,就被飞来的子弹击中,而“四姨太”早就吓昏。“四姨太”被绑送到宗祠,族长激动得热泪盈眶:“苍天有眼,祖宗显灵啊!”昏迷的四姨太被一瓢冷水泼醒,脸发青,身体被冻得直抽搐。消息传到郑大胆耳朵,他如坐针毡,像一头愤怒的狮子,拿起手枪就准备跟浮头村厮杀。郑家村的族长知道后,建议从长计议,否则万一有个闪失,就断子绝孙了;他提议用“钱”解决,拿十万大洋,破财消灾;没想到浮头村族长不吃这一套。“十万”能洗干净奇耻大辱吗?回去告诉郑大胆,一是挪坟,二是到浮头村赔罪,否则,别想带走“四姨太”。郑大胆那里受过这个气,当天晚上,带着人突袭浮头村。那天晚上,大雨倾盆,雷声滚滚,八孔河上泛着银光;郑大胆冒雨过石拱桥,闯入浮头村,直奔庄氏宗祠;进入后发现空无一人,扫视一圈,突然感到一阵胆寒,准备外跑时,宗祠的大门突然被关上;这时四周的檐顶上突然冒出了人影,呼声四起,他成了瓮中之鳖;万万没料到浮头村的醒狮班师父顺利和他的徒弟们已经在祠堂四周打下了埋伏;他扣动手枪,檐顶上滚落两人下来,准备扣第三枪时,顺利的土枪击中了他的手臂。只听到一阵激烈的枪声,郑大胆的人马纷纷倒在雨水中。最后,郑大胆被族长剁去双脚,挑掉手筋,还割下四姨太的乳头和舌头,送回郑家村的村口。后来,听说财产被老婆们瓜分,郑大胆活活饿死,而那位“四姨太”,孩子流产,自己也疯了。浮头村人重新了郑大胆他爹郑世元的坟,把德景公墓迁了回去。不久,浮头村人得知郑大胆夜闯庄氏宗祠是郑家村族长之意,当即决定与邻村郑家村“断交”。
(三)浮头村:螺河边上藏着一个“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现在,“浮头村”修建了一个农场,叫“四季农场”,它就是陆丰的一个“生态旅游示范基地”。我们从高螺村过来,经过“14孔”桥,再过“八孔桥”,就发现左手边远处的“四季农场”。“八孔桥”,是螺河上的石桥,这里风景特别美,吸引许多钓鱼爱者来这里度过愉快的周末。与“八孔桥”相连还有“四孔桥”。估计螺河在这一段支流特别多,这才有螺河上的这么多孔桥。有趣的是,螺河这一段,当地人称“八孔河”。
“浮头村”,地处流冲河和螺河的下游,水资源特别丰富,空气洁净,侯鸟成群,与海丰的“省级鸟类湿地保护区”连接成片,风景特别优美。据查,“四季农场”种植有无公害瓜果,林下散养土鸡,还能撒网捕捉各类咸淡水河鲜,因此,在这里不但能垂钓、烧烤,还能住宿办婚宴呢!一家人在这里聚会也是很不错的主意,小孩在大人的陪伴下可脚踩“水上脚踏船”,云游芦苇荡,累了,有兴趣也可以住上一晚,体验这里的“乡土文化”。爱好拍照的朋友,晚上都无须补光,夜景光线特别敞亮。
附:沿途孔桥附近的风光